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5月17日,,山西博物院協(xié)同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出“禮出紅山——紅山文化精品文物展”,。

紅山文化源遠流長,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qū)西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學(xué)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此次展覽共展出152件珍貴文物,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紅山文化的基本脈絡(luò)和獨特內(nèi)涵,揭示其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覽共分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為“紅山之祭”,。壇、廟和積石冢等祭祀遺存是紅山文化特色之一,,所出土的精美彩陶祭器,、人物、動物塑像等,,反映了紅山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對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禮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為“紅山之玉”,。紅山文化墓葬為積石冢形制,,大量精美玉器出土于積石冢墓中,如玉玦形龍,、玉斜口桶形器,、玉勾云形器等,證實了紅山先民以玉為葬的習(xí)俗,。紅山玉器是紅山文化最為突出的標志和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新石器時代中國北方地區(qū)高超的制玉水平。紅山玉器以其獨特的造型藝術(shù)和鮮明的特點,,在中國史前時期的玉禮器文化中獨樹一幟,。

第三單元為“紅山之路”。隨著紅山文化的不斷發(fā)現(xiàn)和深入研究,,紅山文化的內(nèi)涵,、面貌、特色和源流逐漸清晰,。植根于西遼河地區(qū)的紅山文化,,在1500年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將東西南北的多元文明基因融入自身,,走出了富有特色的紅山之路。

此外,,圍繞此次展覽,,山西博物院還將推出“小課堂《來龍去脈——一條龍的穿越自述》”“動手活動‘龍圖騰’”“探秘紅山文化”等系列活動,。
據(jù)悉,,本次展覽在山西博物院會展中心二層展出,展期為3個月,。對紅山文化感興趣的市民可在“國際博物館日”當(dāng)天,,走進山西博物院,領(lǐng)略精彩多元的紅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