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就像粘了糖稀的灶君嘴,,總是說那些可愛、可親,、可樂的事,,即使是可笑的糗事,回想起來也很甜美,。
上世紀70年代是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掰著指頭盼過年?!靶『⑿『⒛銊e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過小年,,祭灶官,糖瓜粘”,。童謠隨寒風(fēng)飛到樹梢,,小販賣糖瓜的聲音飛到孩子們眼前,,甜甜的年味也就飄來了。
“糖瓜,,賣糖瓜——”孩子們急匆匆地跑回家,,拉著大人去買,,好不容易買了點,卻只給吃一點,,要等到祭了灶王爺才能吃,。母親讓父親把糖瓜包好放籃子里,掛在窯洞外的高墻上,,怕家里熱化了,,也是怕我們偷吃。
七八歲,,肚子里饞蟲一定很多,。雖然知道糖瓜用來祭神,但按捺不住想吃的念頭,。一天父母都去買年貨了,,大我三歲的姐姐和我“小鬼當(dāng)家”,大凳子上架小凳子,,我扶凳,,姐姐偷糖瓜,她不敢多拿,,拿上小半塊,,我倆舔呀舔的。我懇求姐姐再拿一點點,,于是我們又一次搬凳子,、摞凳子、爬凳子,、拿糖瓜,,可沒等姐姐下來,母親就回來抓了現(xiàn)行,,教訓(xùn),、笤帚疙瘩是少不了的。
山村里過小年之前,,過年的氣氛已相當(dāng)濃,,大人們忙碌著,小孩們也不閑,,急切地看母親趕制新衣新鞋,,東家看看,西家瞧瞧,,打聽別人家過年諸事,,一會兒蹦蹦跳跳跑回家報告,某家已殺雞宰羊,,某家已點豆腐買糖,,生怕自己家落后,。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太原西山一帶的傳統(tǒng)講究要做年糕,、吃年糕,,意思也和吃糖瓜一樣,讓灶王吃上又甜又黏的年糕,,上天說好話,。
小年晚上送灶神相當(dāng)隆重。家家戶戶給灶王爺供奉糖瓜,、糖果,、年糕、三杯酒,;再供奉些麥草,、料豆、清水,,為灶王爺上天所騎之馬準備好食糧,;還要燒些彩色紙錢,是送給灶王爺路上的盤纏,。然后焚燒一年煙熏火燎的舊灶王爺像。父親叨叨喃喃,,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小年一過,,又一首童謠被我們唱得倍兒響亮:“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穿新衣,,戴新帽,。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孩子們盼望過年的歡快心情一天勝似一天,?!岸模孟聦ψ訉懴伦?;二十五,,褲子爛了沒人補,;二十六,提上籃子割豬肉,;二十七,,洗洗娃娃的小臭腳(太原方言讀節(jié));二十八,,黃兒饃饃蒸下一圪塔,;二十九,拎著壺壺打燒酒,;三十日,,爺爺神神貼打起;大年初一,,穿上新衣,,忙作揖?!泵裰{不知傳了多少代,,承載著人們過年的念想和味道。 兒時的年味,,在我掰著指頭時匆匆流走又回來,,在我一幕一幕的回憶中,淡了濃了,;在我淺笑低吟中,,甜了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