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起跑線確實存在,,只不過既不是小升初,,也不在幼兒園,而是他們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背后,,是家長的成長,要培養(yǎng)出類拔萃的孩子,,家長要先把自己變得更好,。
站在年輪切換的節(jié)點,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在4個多小時的演講中,,這個笑瞇瞇的中年男子以“基本盤”為主題,分享了對過去一年的觀察和心得,。提起教育這個話題,羅振宇給出這樣的數(shù)據(jù):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在微信公眾號,,同時有“教育”和“焦慮”兩個關鍵詞的文章里,有3470篇,,閱讀量超過10萬+,,平均每天將近10篇;“家長”“父母”和“焦慮”連在一起的10萬+,,有6751篇,,每天18篇。對此,,羅振宇的感受是:這代父母確實很焦慮,。
教育是家庭乃至全社會的關注熱點,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下,,家長們深陷“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為了讓孩子“成龍”“成鳳”,,“虎媽”“狼爸”不計成本地對子女進行“超前教育”,從好工作順序倒推到好小學,,以至誕生的那一刻,。逼著孩子去上英語、奧數(shù),、書法各種培訓班,,琴棋書畫各種才藝一個不落,在“雞娃”的路上一往無前,。微信圈曾瘋傳這樣的段子:襁褓中的小朋友枕邊戳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距離高考還有6414天”。這個紙尿褲里的寶寶,,還沒來得及睜眼看世界,,就無辜地被加入奔跑的行列。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將來有份好工作,但好工作并不等于好生活,,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更重要。起跑線確實存在,,只不過既不是小升初,,也不在幼兒園,而是他們的父母,,正所謂“人莫不愛其子孫,,愛而不知教之,猶弗愛也,?!焙⒆訌倪蛇蓧嫷氐介L大成人,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每個孩子生下來如同一張白紙,,不同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教育方式,、文化程度,、道德素養(yǎng),對孩子的影響至深至遠,。所以,,蘇霍姆林斯基才會把孩子比作一塊大理石,坦承要將其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因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基礎、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且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成功之路不限于進名校,,起跑線當然也不是成績單,。前不久,9歲成都女孩黎子琳的全英文演講視頻上了熱搜,,在馬德里召開的第25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她以熊貓保護為切入點,介紹了中國青少年在氣候變化中所做的努力,,號召大家“珍愛熊貓,,珍愛地球”。小姑娘流利的英語表達,、自信大方的舉止,,讓家長們感嘆“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都是英語老師,,從黎子琳出生開始,家里就通過英語兒歌和動畫片等打造語言環(huán)境,,是不折不扣“別人家的父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職位高低,,薪酬幾多,身為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樣,,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子女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父母的習慣、喜好,、脾性像一面鏡子,投射到孩子的身上,,照耀著他們的未來,。如果你手不釋卷,孩子牙牙學語就會把翻書當游戲,,整日沉迷麻將無法自拔的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平心靜氣埋頭苦讀。央視曾播出一則公益廣告:年幼的兒子看見媽媽為老人洗腳,,也憨態(tài)可掬地給媽媽端來一盆熱水,。廣告很短,,寓意很深――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將來的樣子,。
當我們看清了起跑線的所在,,也就能領會這個道理,孩子的成長背后,,是家長的成長,,要培養(yǎng)出類拔萃的孩子,家長要先把自己變得更好,。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營造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只有家長視野開闊,,才能為孩子謀劃更遠大的未來,;只有掌握兒童成長規(guī)律,才能遵循科學的教子方法,;只有懂得保護兒童權(quán)利和尊嚴,,孩子們才能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就像魯迅先生所言: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
剛剛別過的2019年,恰是魯迅發(fā)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100周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盡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這樣,,便是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的產(chǎn)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百年回響,,讀來依然回味無窮,。
教育的本質(zhì)是人點亮人,每個人都是別人的一盞燈――這是羅振宇跨年演講的金句亮點,,愿所有“覺醒的父母”擺脫起跑線焦慮,,用真誠善良勇氣照亮孩子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