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藏過秘密文件的描花衣柜,,打滿補丁的襁褓衣,,泛黃的高考成績通知單,,飄揚的拉丁舞裙……如果說歷史可以觸摸,,那這些眼前的老物件無疑就是記憶的傳遞。百年太原,,留下了許多飽含溫度的見證,。它們承載著舊時光,附著著時代的深刻印記,,沉淀著尋常的生活情感,,記錄著光陰中的奮斗故事。2月18日起,,太原日報社攜手山西時尚回響城市文化交流中心共同推出“老物件講述百年輝煌”大型融媒體專題,。以物代史,邂逅這段百年奮斗歷程的珍貴見證,,追溯太原百年的崢嶸歲月,,窺見社會發(fā)展熾熱的歷程,訴說跨越時空的巨大社會變遷,。
今日推出:時間線|光陰百年(2)1962-1971
【1962年】

這口暗紅色的漆皮大木箱,,是張會珍母親結(jié)婚時唯一的陪嫁。1962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媽媽帶著八歲的張會珍和兩歲的妹妹回到了河北老家,這口寄托了母愛的大木箱,,通過鐵路托運一起回到了家鄉(xiāng),。在家鄉(xiāng)的八年時間里,她們一共搬過五次家,,這口木箱始終陪伴著一家人,。1969年全家返并,許多東西都丟下了,,只有這口木箱又一次通過鐵路托運一起回到了太原,。

1962年太原首屆冰上運動會開幕,武之乃作為太原12中冰球隊的教練參加了此次比賽

從李克明記事起家里就有了這個飯盒,,當時父親上班時帶飯就用它,。母親每天早上給裝上玉米面窩頭,自家腌的咸菜或家里炒菜時留出的一點菜,,都是些粗茶淡飯,。
【1963年】

楊建斌母親所在的車組12號電車榮獲太原市電車公司1962年度先進單車,獲得表彰后車組人員在尖草坪電車站停車場拍照留念,。

在范文海的記憶里,,60年代城市里很多人家自制煤油燈,大都是找個空墨水瓶,,到五金商店花兩毛錢買個現(xiàn)成煤油燈蓋子,,回家后穿上根鞋帶,簡易煤油燈就做好了,。條件好的人家,,就買這種帶玻璃罩的煤油燈,點著后黑煙少還亮,,出門拎在手上照亮不怕風,。那時候的府西街中段有個加油站里就賣煤油。
【1964年】

這個由太原搪瓷廠生產(chǎn)的茶盤放在趙春玲家一進門的方桌上,,這在當時也是時髦物件兒,,達成了婆婆追逐流行的小心愿。

學校組織看《雷鋒》,,這是王建章第一次看電影,,他心情特別激動。圖為電影《雷鋒》劇照,。

1964年蘆培晶小學畢業(yè),,在釉子坡(李雙良治理渣山的那個地方)揀了100多斤鐵,賣了四塊多錢,,在解放大樓買了一支鋼筆,,還交了學費。這張照片攝于武漢長江大橋,。蘆培晶口袋里插的就是當年他在解放大樓買的鋼筆,。
【1965年】

閆英的父親花了80多塊錢,買下了家里的第一件電器——美多牌收音機

在半坡街小學借讀四年級的張會珍,,放學后帶著空墨水瓶去鐘樓街打墨水,。從這樣的大瓶子往小空瓶灌。
【1966年】

1966年冬天,,石可平的大姨姐和姐夫,,在學校對面的迎澤公園湖邊拍了這張戀愛紀念照。倆人是山西醫(yī)學院的同班同學,,經(jīng)過五年時間,,從相識、相知到相戀,。
【1967年】

這一年,,武二保每月工資25塊6,,在廠里抓到了一個自行車號,湊錢在五一百貨大樓對面的永安五交化花157塊錢買了輛永久大鏈盒自行車,。當時買回去,,整條巷子的人都去參觀。他極其愛惜這輛車,,車圈一直擦的锃亮,。

在太原紡織廠工作的張秋花(左二)與幾名青年突擊手正在一起交流操作技能,為車間舉辦的"紅五月高產(chǎn)日”做準備,,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1968年】

張福堂花了將近100塊錢,在五一大樓對面的永安五交化買了這臺三五座鐘,。在此之前,,全家只能靠收音機里整點報時來推斷時間

這一年孫向東太鋼中學畢業(yè)后入伍,成為一名空軍高射炮兵

李卿香和丈夫在新城南街39號院里舉辦了婚禮,。這張與同學拍的合影,,是他們唯一的“結(jié)婚照”。
【1969年】

徐云千與妻子帶著2歲的女兒在他設(shè)計的五一廣場觀禮臺前合影,,這個觀禮臺是為迎接新中國成立20周年而設(shè)計建造的,。

當時只有18歲的高玉平參加內(nèi)蒙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在那片只長紅柳的白花花的鹽堿地上度過了四年的兵團生活,。這個帆布箱子是高玉平剛?cè)?nèi)蒙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用津貼買的,。

這一年梁新民響應毛主席“要準備打仗”的偉大號召,應征入伍,。
【1970年】

于琦家新買了臺縫紉機,,姐姐學著踩縫紉機,縫制衣服和家里的窗簾,、床單,。

吳靜芳小時候家里的“購物袋“,每天最盼望媽媽下班回家?guī)Щ貋硪痪W(wǎng)兜好吃的,。
【1971年】

這一年,,韓革的父親參加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歸國,從非洲帶回來糖果等紀念品,,還給她帶了一件尼龍上衣,。這個八角糖盒是父親歸國帶回來的紀念品。

這一年賈翠蘭正上初中,,在早春時節(jié)學校組織去楊家峪鄉(xiāng)河里頭村參加農(nóng)田基本建設(shè)勞動,。

1971年2月,孫向東和戰(zhàn)友又一次在國外防空作戰(zhàn),,在老撾某地的陣地上迎來春節(jié),。節(jié)前,,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派慰問團來慰問空軍高炮部隊,,這個茶缸是其中最珍貴的慰問品之一。

1971年楊潤和和老伴兒曉梅領(lǐng)了結(jié)婚證,。當時提倡革命婚禮,批判大操大辦,。楊潤和騎自行車把曉梅接到家里,,當時小組師傅們上禮,有三角的,、五角的,。所送的禮物,除了這面圓鏡,,還有暖水瓶,、臉盆等。
未完待續(xù)……
總策劃:宋立綱
策 劃:郭叔增 申建宏 孔莉萍
執(zhí)行總監(jiān):麻毓筠 賈軍紅
老物件提供:山西時尚回響城市文化交流中心
制作:黃海波 王春宇
照片及文章版權(quán)所有:太原日報社,、山西時尚回響城市文化交流中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