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鍛煉身體,,騎自行車不擔心擁堵,,乘公交車方便省心……9月21日至27日為“公交出行宣傳周”,,連日來,,記者在省城大街小巷,、社區(qū)樓院采訪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太原人習慣了綠色出行,,步行,、自行車,、公交車三種綠色出行方式已經占到出行總量的八成以上,,全市有150萬人持有公共自行車租還卡。
公共自行車走俏
9月22日上午7時,,記者沿著勝利街,、北中環(huán)街、新建路查看早高峰公共自行車使用情況,,騎公共自行車出行的市民還真不少,。在新建路,、府西街等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集中區(qū)域,,“公車點”還車量比較大,,不時能看到公共自行車管理員正在下架車輛,保證市民能隨時還車,。
北中環(huán)街周邊新建了多個大型居民小區(qū),,早高峰時段,沿線“公車點”非常忙碌,。記者沿北中環(huán)街從大同路口走到澗河路口,,發(fā)現(xiàn)零儲和低儲的站點較多,有的站點安排有專人值守,,有的站點則能看到調運車正在增補車輛,。 太原公共自行車公司四車隊負責人介紹,因北中環(huán)街沿線的公交線路較少,,公共自行車是周邊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有的站點自我循環(huán)能力較差,比如萬廈康城,,車隊就會安排專人值守,,而太鋼程家村小區(qū)、五一路北中環(huán)街東南等站點的循環(huán)能力較強,,每個早高峰只需調運一次,,就基本能滿足周邊居民需求。
出行方式多樣
樓下停著汽車,,車棚里備有電動車,,兜里揣著公共自行車租還卡,手機里裝著共享單車APP,,這已成為不少市民的日常出行“標配”,。9月23日早晨7時40分,雨基本停了,,富力華庭社區(qū)居民王女士放下車鑰匙,,決定改騎自行車上班。走出小區(qū)后,,看到共享單車的座位基本還是濕的,她徑直走到附近的“公車點”,,順利租騎了一輛公共自行車,。
以前,王女士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私家車,,不僅早晚高峰經常遭遇擁堵,,停車也是個大問題,。還好,家離單位不算太遠,,她便嘗試騎公共自行車,,很快就愛上了騎車出行。
王女士說,,兜內揣著公共自行車卡,、手機里裝著共享單車APP、有時間就步行,,這已是他們單位職工的出行時尚,,遇到雨雪天或要去遠的地方辦事兒再開車。 和王女士一樣,,郭先生一家人的出行方式也已經多元化,。每天早晨,只要天氣允許,,郭先生會騎電動車先去送孩子上學,,再到單位上班。妻子的出行方式更加靈活,,公交車,、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相結合,,偶爾也開開車,。
崇尚綠色出行
雖然出行方式多種多樣,但選擇綠色出行的市民越來越多,。公交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我市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實施的一次抽樣調查顯示,,乘坐公交車出行的比例近20%,,騎自行車(包含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電動自行車)出行的比例約占24%,,步行占38%,這三種綠色出行方式約占出行總量的82%,。
公共自行車作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出行分擔率達到10%至13%。沒有共享單車時,,日騎行總量達到了56萬人次,,如今有共享單車分擔,日騎行總量仍在30萬人次左右,全市有150萬人持有公共自行車租還卡,,公共自行車使用率非常高,。
為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我市開通了大站快車,、社區(qū)巴士,、定制公交、旅游公交等創(chuàng)新型服務項目,;陸續(xù)投用的純電動公交車寬敞舒適無污染,;今年,公交智能調度系統(tǒng)投入使用,,不僅提高了發(fā)車正點率,,能及時解決運行中的各種問題,市民還可以通過手機和電子站牌查詢公交車到站時間等各種信息,;支付方式多種多樣,,最近又開通了微信刷碼支付,市民乘公交車出行方便多了,。
據介紹,,地鐵2號線投入使用后,公交線路會實施調整和優(yōu)化,,使之和地鐵形成有機無縫連接,。與此相適應,公交車會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在城市周邊新建公交停車場,;公共自行車也會繼續(xù)發(fā)展,預計到“十四五”規(guī)劃期滿,,公共自行車數量要增加到8萬輛,,站點增加到3000多個……未來我市將通過這些方式,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綠色出行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