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太原三十七中進行了初一均衡編班,,13個班的618名學生參與分班,,現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干部等共同見證了分班過程,。從這天起,,全市小升初的孩子們將邁入人生新的階段,。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如何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初中階段生活而不掉隊呢?記者現場采訪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初一班主任老師,。
問題一:學業(yè)增多無所適從
一進入初中,,許多同學會發(fā)現,與小學老師們事事關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師管得比較松。初一開始,,除了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目外,還要接觸七個學科,,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班主任建議:馮娟老師說,剛上初一,,隨著科目的增加,,孩子的成績有可能與小學階段產生落差,此時,,家長和孩子都會產生焦慮情緒,,認為每天學習時間不夠用,學不完知識,。其實,,這是正常現象,。此時,,家長和孩子都要坦然面對成績,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進行時間管理,,與老師協調配合,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家長切忌盲目為孩子報許多課外輔導班,,或額外為孩子加壓,導致孩子厭學等情緒的出現,。
問題二:自理,、自律能力差
部分初一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凡事認為“這和我沒關系”,甚至有的學生還在看低幼動畫片,,心智欠成熟,。班主任建議:羅惠琴老師認為,從小學到初中,,看似簡單的跨越,,實則并不簡單,。進入初一,孩子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角色定位,,不再是兒童,,而是有擔當的青少年。這個心理準備的過程,,其實需要長期的鋪墊,,在孩子五、六年級時,,家長就應該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自律能力,,讓他們適當地做做家務,,對于孩子玩電子游戲要有原則地進行時間管理等。
問題三:思維習慣有差異
小學時輕松就能得100分,,初中卻不容易,,這讓剛入初中的很多家長和孩子很沮喪。
班主任建議:趙輝老師說,,初中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非常關鍵,。學習的知識難度和廣度在增加,因此,,在平時,,做題、讀題,、聽課都要專注,,養(yǎng)成好習慣,同時,,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善于總結,,有主動探究的能力。
不論是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還是心理方面,,在新的階段,總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和孩子們要做好預判,,智慧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