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天清晨,,女兒給老冀打來電話,,希望帶父親去海邊住幾天,,沒承想,,卻被老冀一口拒絕了,。今年73歲的老冀說話直截了當:“每天要在迎澤公園唱歌,,哪有時間去,?在這兒唱歌,被綠樹包圍著,,空氣濕度保持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嗓子濕潤,唱起來舒服,,咱也舍不得離開啊,。”
不僅是老冀,,其實對于很多太原人來說,,對已過了一個甲子的迎澤公園都懷有一份解不開的情愫。用老冀的話說:“過去這里是臭泥潭,,臭氣沖天,、污水橫流。當時,,誰也想不到她現(xiàn)在的美麗模樣,。”
經過一代代太原人的奮力建設,,迎澤公園變身為太原市的地標,。如今,像一顆綠色明珠鑲嵌在城中央,,并以清新秀美,、絢麗多彩的風姿不斷迎接八方賓客。
舊時臭水溝治理大變樣
據(jù)史料記載,,在清朝年間夏末的一天,,汾水暴漲,沖決了汾河沿岸的堤壩,,暴雨停后,,不得不鑿開南側的城墻,將洪水排出,,而當時分洪的區(qū)域就選在了迎澤門(如今的大南門)外的荒地上,。從此,迎澤門外就留下一個小湖泊,。時間長了,,演變?yōu)橐黄屯莸恼訚傻睾统羲疁稀?/p>
直到1952年,太原市政府決定在迎澤大街南側建設一個新公園,。發(fā)動全市人民義務勞動,,挖湖堆山,植樹栽花,1956年初具規(guī)模,。因地處古太原迎澤門外,,新公園被命名為迎澤公園。1957年6月1日正式售票開放,,是太原解放后新建的第一個公園,,也是當年華北地區(qū)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在迎澤公園,,提起這段歷史,,62歲的許大爺接過了話匣子。他說:“1984年那會兒,,剛開始門票只要三分錢,。后來漲成一角。上世紀90年代,,漲成兩角。那會兒去趟迎澤公園就是奢侈,。談戀愛就去迎澤公園泛舟湖上,。哪像現(xiàn)在這好日子,抬腳就進了公園,?!?/p>
許大爺所說的泛舟湖上,就是在迎澤公園中部最具代表性的迎澤湖,。公園辦公室主任楊晉鋼介紹,,一直以來,迎澤湖都是公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大蓄水能力約40萬立方米,,對太原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具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
后來方知,,眼前碧波蕩漾的迎澤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位工作人員講述,,1977年天津污水養(yǎng)魚獲得了成功,,為學習污水養(yǎng)魚,忽略了需要不斷往湖內注入活水這一細節(jié),,迎澤湖內的水被嚴重污染,。“為恢復公園景觀,,迎澤公園全體職工將湖內的魚全部撈起,,將污水抽干。重新注入新水,放入魚苗,,才讓水活了起來,。”2002年8月,,迎澤湖綜合治理工程項目被列為太原市環(huán)境水體重點達標項目,,通過“清淤、截污”工程手段和“生物凈水”科研課題相結合的綜合方法,,基本達到了國家娛樂用水B類水質標準,。治理后的迎澤湖,成為迎澤公園引人入勝的景觀,。
改造正當時地標展新貌
晴朗的夏日,,迎澤公園宛如一座世外桃源靜靜佇立。鳥瞰迎澤公園,,豐茂的植被如一條條玉帶以迎澤湖為中心蜿蜒環(huán)繞,,仿古建筑群巍峨聳立,青色琉璃瓦飛翹云端,。迎澤湖如天上落下的一面鏡子,,一座青石七孔橋將湖水分成南、北兩部分,。如今的迎澤公園,,總面積達63.287萬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積2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38萬平方米,。
楊晉鋼告訴記者,迎澤公園小規(guī)模的零星改造每年都有,,大型的改造有兩次,。第一次是2002年,迎澤公園實施免費開放,。開放前一個月,,進行了一次10余個工程、50多個項目的大型改造,。第二次便是本次迎澤公園改造工程,。市政府于2016年將迎澤公園改造工程列入市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全面提質改造。改造后公園于2017年10月開放,。去年10月續(xù)建工程完工后,,全部景區(qū)向游人開放。
“這次改造恰逢建園60年,,免費開放15年,。迎澤公園可謂浴火重生,,驚艷回歸?!睏顣x鋼說,,“這次改造不論從設計理念,還是選材用材上標準都是非常高的,,可以說對公園的意義非常重大,。首先,對公園的整體布局進行了重新梳理,,格局更清晰,,景觀更漂亮,風格更明確,。其次,,拆除了全部的營業(yè)性場所,完善了服務設施,,為市民服務的定位更清晰,。”
風景美如畫生態(tài)更宜人
夏日夜晚的迎澤公園,,微風徐徐,。一座座仿古建筑在燈光的映照下金碧輝煌,人們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據(jù)了解,,迎澤公園本次改造新增綠地7.31萬余平方米,。公園樹木原有126種,新增58種,、3.5萬余株,,新增色帶植物2.9萬平方米、地被植物3.39萬平方米,。目前,,公園日均游客達到2萬人次,周末可達6萬人次左右,,重大節(jié)假日甚至可突破10萬人次,。
眾多仿古建筑中,望月閣是此次改造的一大亮點,。原先,,湖心島上只有小亭子和小橋,景致搭配簡單,。此次重塑湖心島風貌,,新建了望月閣,,市民可劃船到湖心島登高賞月。
迎澤湖畔,,松柏蒼翠,,一座3層高,圓頂,、八角塔狀的仿古建筑看起來格外古雅端莊,。建筑底部采用方形臺基,頂部采用圓頂,,體現(xiàn)了我國“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
過去,,公園西北角有座假山,,是太原人熟知的景點。改造時,,由于假山所在位置恰好為地鐵線路銜接處,,所以拆除后新建了一處院樓,名為迎澤閣,。迎澤閣總高約24米,,從建筑形制和體量上占據(jù)了統(tǒng)領全園的重要地位。設計為三層四檐十字歇山頂樓閣,,建筑構造做法,、梁架節(jié)點、上部藻井均體現(xiàn)了我省元末明初建筑藝術特征和構造技術水平,。
這次改造對公園原有的大樹,、文物古建以及能勾起太原人美好記憶的標志性構筑物予以保留。在藏經樓東面,,那個讓太原人牽掛的“大象”滑梯在這次改造中被保留了下來,。據(jù)介紹,“大象”滑梯已超40個年頭,。它見證了公園發(fā)展,,成為公園的一個標志。像這種凝聚三代人記憶的設施,,公園會一直保存下去,。
清潔工人王鐵生在迎澤公園工作近一年時間。他說,,在這里清掃,,很難掃出土。人們看到這么美麗的環(huán)境,,也舍不得亂扔垃圾,。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今日的迎澤公園,,已看不出當年臭泥潭的一點痕跡,。62年來,迎澤公園在一代代太原人的打造下,,成為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太原人有夢、追夢的奮斗歷程,,是太原這座城市崛起,、蝶變的一個縮影。
用綠色留住城市記憶
在繁華的城市中,,公園就是綠肺,。一呼一吸間,為人們輸送氧氣,,過濾污染,。城市越發(fā)達,生活節(jié)奏越快,,人們對自然的期盼和向往總是越迫切,。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公園也許改變不了世界,,卻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而對于一座城市來說,一座公園不僅僅是風景,、“名片”,,更代表著這個城市對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與提升的執(zhí)著。 迎澤公園一次次蛻變,,一回回驚艷轉身,都是城市還綠于民的見證,,每一個市民都感受到了太原打造宜居城市的決心與魄力,。采訪中,有專家這樣定義迎澤公園,,稱這次改造是將景觀風格,、傳統(tǒng)文化和市民游園的需求整合歸納,形成了一個鮮活又富有記憶感的城市公園,。過去62年,,迎澤公園已留給了我們豐厚的記憶寶藏。而未來,,這座自由開放的城市公園,,還將帶給我們更多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的符號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