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到根上最關鍵(話說新農(nóng)村)
只要運用精準之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貧困群眾真脫貧,、穩(wěn)脫貧的日子就不會再遠了
當前,,脫貧攻堅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勁往哪使,、怎么攻堅,?不管是寧波的對口幫扶,還是印江的脫貧組合拳,,都給出一個共同的啟示:瞄準靶心,,精準發(fā)力,扶貧要扶到根子上,。
的確,,只有化幫扶外力為脫貧內(nèi)力,激發(fā)貧困群眾自我發(fā)展的主動性,,才能保障真脫貧,、穩(wěn)脫貧,。
越往后脫貧難度越大。過去6年時間,,全國累計減貧8239萬人,,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qū),,基礎差、能力弱,,靠自身難擺脫貧困,,必須采取超常之策、下非常之功,。但幫扶再多,如果沒有內(nèi)在動力,,貧困戶只是“等著別人送小康”,,可持續(xù)脫貧也會成為一句空話。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是不是資金投到了貧困縣,、貧困村,就等于“精準扶貧”,?恐怕并非這樣?,F(xiàn)實中,扶貧項目“脫靶”“跑偏”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有的項目“不服水土”,,與當?shù)刈匀粭l件不適應,出現(xiàn)“南橘北枳”的錯位,;有的不合群眾“胃口”,,干部費了力,百姓不領情,,出現(xiàn)“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有的項目華而不實,熱衷扶大戶,、樹典型,,出現(xiàn)貧困戶“看得著夠不著”的落差。扶貧舉措流于簡單化,,讓好政策大打折扣,,必須給予當頭棒喝!
“貧有千種,、困有百樣”,,深度貧困農(nóng)村既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需求,不能指望“一張方子”包治百病,。常言道,,脈號準了,才能找準病癥,,對癥下藥,。摸準貧困原因亦是如此,只有從“瞄準區(qū)域”轉(zhuǎn)向“瞄準個體”,,從“千篇一律”轉(zhuǎn)向“量身定做”,,才能順利找到那把“開鎖的鑰匙”。鑰匙找到了,,還得有正確的解鎖方法,。
措施要更有準度。一個地方產(chǎn)業(yè)怎么扶,,易地扶貧怎么搬,,既要分析當?shù)刭Y源稟賦、發(fā)展條件,,還要論證項目優(yōu)勢,、市場需求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讓扶貧項目“服水土”,。比如“浙系長毛兔”落戶普安,沒有適宜的山地條件,,恐怕難以成功,;印江發(fā)展特色茶葉,沒有良好的生態(tài),,同樣難有優(yōu)勢,。只有項目選準了、選好了,,才能真正激發(fā)出貧困地區(qū)脫貧的內(nèi)生動力,,真正培育出“造血功能”。
幫扶要更有溫度,。貧困群眾是脫貧的主體,,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要做好一家一戶的思想工作,,從“輸血式,、救濟式”扶貧向“造血式、開發(fā)式”扶貧轉(zhuǎn)變。既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又要注重貧困戶長期發(fā)展能力,把種什么,、養(yǎng)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打消他們的增收顧慮,,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只有工作做到心坎上,貧困群眾的心熱起來了,,才能從根本上拔掉窮根,。
工作要更有力度。脫貧攻堅吹糠見米,,容不得半點虛功,,貧困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是做不出來的,。一定程度看,,扶貧是否“精準”,關鍵看領導干部是否認識到位,、作風扎實、方法得當,。要從工作上對標,,看政策的針對性足不足,群眾的獲得感強不強,;要從作風上聚焦,,是否急躁冒進、形式主義,。項目好不好,,最終看實效,要掀開“面子”看“里子”,,多算算細賬,,沉下去多聽聽農(nóng)民的感受。
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只要堅持精準施策,,拿出“釘釘子”精神,多下“繡花”功夫,,何愁扶貧扶不到點子上,?
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