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市民陳女士午餐點了1份單人外賣,,收到時才發(fā)現(xiàn),,這頓飯竟用了大大小小7個塑料餐盒,還包括好幾個紙袋,。吃完,,這些包裝全被扔進垃圾桶。陳女士調(diào)侃說:“飯是買包裝贈送的,?!庇浾卟稍L發(fā)現(xiàn),外賣過度包裝的情況并不鮮見,,本身也是一種浪費,。有專家建議,餐飲商家應(yīng)在飯菜口味、質(zhì)量上下功夫,,給包裝“減負”,,讓外賣回歸本真。
過度包裝
29歲的陳女士在一家民營企業(yè)工作,,由于離家遠,中午經(jīng)常點外賣,。當天,,她要了1份主食和1份炒菜。半小時后餐送到,,裝了滿滿一袋子,。她好奇,自己點的并不多,,咋用了這么大的紙袋,。
打開袋子,她驚呆了,。里面摞著各種尺寸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米飯、菜,,用了2個餐盒,,而贈送的咸菜、辣椒醬,、醋,,用了3個餐盒。另外,,還有好幾個塑料袋,,裝著餐巾紙以及勺子、筷子等餐具,。
她用了幾分鐘,,才拆開所有餐盒。挺簡單的一頓飯,,擺了滿滿一桌子,。她翻看訂單,這才發(fā)現(xiàn),,被額外收取了3元的打包費,。她無奈地說,這些包裝大多是很難降解的塑料盒,,如果每個商家都如此浪費,,那么積少成多,將會增加對環(huán)境的破壞。
雞肋餐具
“不僅是包裝,,配送的餐具也是浪費,。”說這話的,,是家住滌綸廠小區(qū)的陳先生,。他平時一個人住,經(jīng)常點外賣,。出于環(huán)??紤],且家里啥也有,,他下單結(jié)算時,,都會選擇頁面上的“不需要餐具”選項。
然而,,每次收到餐后,,外賣袋中總有勺子、筷子等一次性餐具,。這些小物件,,留著沒用,丟掉可惜,,成了雞肋,。
有一次,他給商家打去電話,,詢問明明選擇了“不要”,,為何還會送餐具。對方表示,,擔心是顧客誤操作,,如果不送,很可能被投訴,,干脆一律默認“需要”,。聽完解釋,陳先生哭笑不得,。
回歸本真
和澤苑社區(qū)網(wǎng)格員閻玉秀在小區(qū)巡查時,,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午時,有年輕人抱來一摞盒子,,扔進垃圾桶,。問對方多少人吃,得到的回答是“1個人”,。她不禁感嘆:“這么多包裝,!”8月25日,,她趁著社區(qū)組織“反對浪費崇尚節(jié)約”宣傳活動,在智誠天和園小區(qū)搞了一次小規(guī)模統(tǒng)計,,咨詢了13名居民,,得到的答復均為:外賣包裝該“瘦身”了。
26歲的楊女士常點外賣,,她覺得商家提供適當?shù)陌b無可厚非,,但凡事過猶不及,造成了浪費,,也增加了成本,。比如,8元的小糕點,,要收3元打包費。20元的炸雞,,要4元的打包費,。可見,,這些多余的包裝,,最終還要消費者埋單。
有專家建議,,商家應(yīng)在不影響正常包裝的情況下,,將塑料制品替換為降解快、無污染的環(huán)保制品,,食品的品質(zhì)比花里胡哨的包裝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