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電信詐騙但尚未匯款的群眾,,恰巧碰到民警來小區(qū)懸掛反詐宣傳條幅,,便上前咨詢。4月7日,,民警將兩名當(dāng)事群眾接回派出所,,一番耐心講解,幫助二人認(rèn)清騙局,,避免了財產(chǎn)損失,。4月7日下午,建礦派出所民警在南寒圣都小區(qū)懸掛反詐宣傳條幅時,,路過的居民韓先生停下腳步咨詢說,,自己可能遭遇詐騙,但拿不準(zhǔn),,請民警幫忙判斷,。
韓先生的話還沒說完,路過的李女士也上前說,,自己可能也遭遇詐騙。
民警將兩位居民接回派出所,,詳細(xì)了解情況,。原來,最近一段時間,,韓先生手頭有點(diǎn)緊,,便于4月7日上午下載了一款網(wǎng)上貸款平臺,按平臺要求填寫身份信息申請貸款3.5萬元,。韓先生說,,貸款很快就批了下來,但馬上就被“凍結(jié)”,,對方要求他先付1萬元的“解凍費(fèi)”,。韓先生有些疑惑,但對方將“電子合同”發(fā)了過來,,稱如果韓先生不支付“解凍費(fèi)”就是“違約”,,要負(fù)法律責(zé)任。
與韓先生相比,,李女士的遭遇更讓人氣憤,。她下載平臺填寫資料后,,平臺在她未確定貸款額度的情況下,強(qiáng)制放款2800元,,而且還款期限為3天,,每天利息600元。一看利息這么高,,李女士不想再貸款,,但對方要求她添加“客服” QQ號償還所謂“導(dǎo)流費(fèi)”“征信管理費(fèi)”“信息認(rèn)證費(fèi)”,否則就要打爆她親戚朋友的電話,,還稱會影響“征信”記錄,,李女士非常害怕。了解情況后,,民警對韓先生說,,他遇到的是典型的“門檻低”“額度高”“放款快”“還沒給錢先付費(fèi)”的貸款類電信詐騙,“電子合同”是偽造的,,所以根本不必在意,。至于李女士,她遇到的是“砍頭息”,,對方的做法本身就是違法的,,所以根本不會影響到征信記錄。
民警的耐心講解,,令韓先生和李女士放下了包袱,,一身輕松離開了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