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一些新政策法規(guī)正式施行,,其中就有關注度較高的教育懲戒新規(guī),。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diào)研,、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去年12月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家校間長期爭持,、困擾的相關具體問題有了剛性準繩。
近年來,,圍繞中小學教師是否應享有懲戒權,,社會各界多有爭議,《規(guī)則》的正式頒行,,以規(guī)章形式賦予并明確了中小學教師懲戒權,。規(guī)章化、制度化的懲戒體系,,無疑將免除部分教師不敢對“熊孩子”實施懲戒的后顧之憂,,同時避免懲戒權被濫用?!兑?guī)則》是對師生和學校的雙向保護,,讓懲戒成為促進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
《規(guī)則》明確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根據(jù)程度輕重,,將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強調(diào)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還有些學生不服從管理,,擾亂校園秩序,、教學秩序,導致教學工作難以開展,。而賦予學校和老師懲戒權,,是有效遏制校園暴力,規(guī)范教學秩序的有益探索。
一些學生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對其過于嬌慣,,舍不得責罵和管教,,或者忙于生計,無瑕管教,,不會管教,,以致孩子沒有規(guī)則意識。與此同時,,在家長“護短”下,,教師不敢對犯錯學生施加懲戒。這導致部分“熊孩子”無法無天,、難以管教,。一些家長甚至因為孩子受到“懲戒”而大鬧學校,主管部門則息事寧人就會問責相關老師,,由此演變?yōu)榻處焺虞m得咎,,于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tài)度,而“熊孩子”則會不斷犯錯,,一步步走向歧途,,最終闖出大禍。
這種局面如果不能得到改變,,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這三個教育場景,。特別是人們對學校寄予厚望,要求其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但卻沒有賦予其懲戒犯錯學生的權力,,讓學校無權有效管理教育學生,卻需要對學生的出格行為擔責,,這就是典型的權責不對等,。
《規(guī)則》明確了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這讓學校和教師都少了后顧之憂,,面對違規(guī)學生時不再畏畏縮縮。特別是明確了懲戒的具體方式,、程度和界限,,讓學校和教師更有底氣。只要是依規(guī)懲戒,,就不必擔心家長苛責和未知的責罰,,也不必為難以預測的后果承擔責任。家長也不必擔心孩子會受到過度體罰和粗暴對待,,因為一旦越界懲戒,,涉事教師就將受到追責。
教育懲戒有章可依,,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來說都是好事,,是對各個主體的多向約束和保護。只要各方都在規(guī)則下行事,,讓教育有懲戒,,讓戒尺“有尺度”,就有望逐步擺脫現(xiàn)在的尷尬處境,。讓教師敢于懲戒犯錯學生,,讓學生行有所畏,讓家長心服口服,,進而有效改掉學生的壞毛病,,減少校園暴力事件,推動教育工作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