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心眼里覺得天底下最好的職業(yè)就是老師,尤其是做一名輔導員,,給學生上思想品德課,,看著學生們一天天成長,那是一種幸福,?!钡谄邔萌珖赖履7丁⒋筮B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曲建武說,。
在海大,,曲建武的理論課堂從不點名,卻總是座無虛席,;每到學生生日,,他都會發(fā)去一份少則幾百字,多則上千字的祝福以及叮囑,,學生由衷地稱他為“我們的父親”,。
盡管年逾六旬,,但是對教書育人崗位的熱愛,讓他依然滿懷激情,、不知疲倦,。對學生的愛、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愛,,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
假如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會做一名輔導員
“我有38年從事學生工作的心得和經(jīng)驗,,哪怕能影響到一個人,,就不枉此行?!弊罱鼉赡?,曲建武先后獲得“全國時代楷模”“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最美奮斗者”“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來自全國各地的邀請紛至沓來,,只要時間允許,曲建武都不會推辭,,面對記者采訪,,他如是說。
從輔導員到學生處處長,,再到校黨委副書記,,直至遼寧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38年來,,曲建武的職務一直在變。但是他的初心始終沒有變過,,不論在什么崗位,,在曲建武內(nèi)心深處,最牽掛的始終是學生,。
曲建武對教師情有獨鐘,,填報志愿時,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師范學院,,他本打算去西藏做一名教師,,因為分配時沒有計劃便沒有如愿。1982年,,曲建武留校擔任輔導員后,,他決心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輔導員。因為對學生工作的愛,,他投入滿腔熱情,,和學生們同吃,、同住、同樂,。他當年的工作手冊上,,詳細記錄了每一位同學的情況,包括家庭,、學習,、個人特長喜好等。
2013年,,曲建武做出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決定,。那時,他是遼寧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兼省教育廳副廳長,,可他卻執(zhí)意返回校園,,一心只想重新站上三尺講臺,。他的這一決定令很多人錯愕,,至今仍有人不理解,但對曲建武來說,,這并非沖動,,而是醞釀已久——回到思想政治教育一線、回到學生當中,,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他心中,。“2013年我56歲,,正好可以帶一屆學生,,再遲就來不及了?!鼻ㄎ湔f,。
“學生們需要更多貼心的輔導員。青年代表著未來,、代表著希望,,我無論在什么位置上,想的都是能不能回到學生當中,,在輔導員的崗位上畫上職業(yè)生涯的句號,。”在曲建武看來,,沒做過輔導員工作的人,,不會理解這份工作對人生的意義。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學生怎能實現(xiàn)人生的幸福,?而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正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一環(huán),。
如今談起2013年的那個決定,,曲建武依然很堅定:“當輔導員是我的看家本領,我愿意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大學里那么多的學問要研究,輔導員育人是尤其高深的學問,。假如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會做一名輔導員?!?/p>
我會等你們,,一直等到連一碗水也端不起來的時候
2013年,曲建武終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校園,。辭去領導職務的他來到大連海事大學,,做了公共管理與人文學院的一名普通輔導員。新生一入學,,他就為自己所帶年級的每一名學生建立了電子檔案,,并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大學夢想和最關心的問題。他把自己的手機,、微信向同學們公開,,承諾24小時為同學們開機,他對同學們說:“我將伴隨和見證你們的成長,?!鼻ㄎ湔f到,也做到了,。
他組織學生成立讀書社,,要求每個學生都加入其中,還多次到書店為學生選購了8000多元的人生勵志書籍,,并舉辦了多期讀書報告會,,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
在這期間,曲建武倡導建立了中隊愛心基金,,自己每年出資10000元作為基金經(jīng)費,,解決困難學生回家的路費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了解到一名學生的母親患了癌癥,曲建武給了這個學生10000元,,并在假期去看望這個學生家長,;在微信中他得知其他學院的三個學生的母親、弟弟患了重病,,他分別給了這三個學生5000元,、10000元和1000元……這樣的慷慨解囊,不勝枚舉,。
“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曲建武所帶的139名大學生,每到生日當天,,都會收到他一條特別的祝福短信,。曲建武有一個本子,隨時隨地都帶在身上,,上面記錄著學生的生日,。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出差在外,每當有學生過生日的時候,,他都會結(jié)合學生自身特點,,送上一份生日祝福,囑咐學生在大學里一定要好好發(fā)展,,幸??鞓贰C磕甑亩宋绻?jié),,他還會給年級每位學生送上一份雞蛋和粽子;中秋節(jié),,給每個學生送上一斤月餅,;冬天,還會給每個學生送一箱蘋果,。
“正是在曲老師的影響下,,我將輔導員定為自己的職業(yè)方向?!蓖聽栠d·肉孜是大連海事大學2018屆的畢業(yè)生,。來自新疆的他,畢業(yè)后在曲建武的影響下選擇留校成為一名輔導員,。閆沛興來自西北山區(qū),,因為家庭貧困等原因,進入大連海事大學后總是愁眉不展,,大一下半年甚至產(chǎn)生了退學的念頭,。在了解他的困境后,曲建武不遠千里趕到了位于甘肅的閆沛興家,,拿出50000元為學生家翻修房子,,幫他解決了后顧之憂,。如今的閆沛興在曲建武的影響下,立志要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我會等你們,一直等到連一碗水也端不起來的時候,,歡迎你們回來,。”2017年,,曲建武帶的139名學生畢業(yè),,在與學生的畢業(yè)聚會上,曲建武深情地告別他的“小伙伴們”,,曲建武現(xiàn)場流淚的場景深深銘刻在學生們心中,。
“曲導,我們愛您,!”畢業(yè)會現(xiàn)場,,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
“有學生就有一切,?!?/p>
曲建武不只是在學校里關注著每一個學生,很多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都說,,曲老師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不只是老師,還是知心朋友,,甚至是親人,。
家訪是曲建武從事學生工作以來堅持做的重要事情。20多個省份,,上百個家庭……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有曲建武的身影,哪怕山路崎嶇,,哪怕日夜兼程,。“這么多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家訪對學生的教育助益很大,。只要能走動,家訪的路我一定要繼續(xù)走下去,?!鼻ㄎ湔f。
曲建武教過的學生無數(shù),他們身份各異,,但對曲建武來說,,這些人只有一個身份——他的孩子。曲建武有個工作理念:每逢佳節(jié)倍思“貧”,。他說,,越是過節(jié)的時候,越是要想到生活困難的學生,。節(jié)日里請困難學生集體吃飯,,是他的生活常態(tài)。他曾向?qū)W生承諾:“誰也不能餓著肚子來上課,、餓著肚子要求進步,。吃不上飯找我,有我吃的就有你們吃的,?!?/p>
如今,曲建武還資助著大連海事大學和遼寧師范大學的孤兒學生,,聽說遼師的三個孤兒考上了研究生,,曲建武為他們每人買了一臺電腦。其實早在省里工作時,,曲建武就心系孤兒學生,,他曾完成一份3.5萬字的調(diào)研報告,建議免除全省孤兒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最終得到落實,。
這兩年,曲建武把自己的稿費,、報告費,、公眾號打賞費等40萬元,加上他個人以及多方籌集來的資金,,幾乎全部用于資助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他像父親一樣,,成為學生堅實的靠山,。“不是我有多少錢,,而是我有多少情,。”曲建武說,。
不用等我,,我寫完這部分再說
“不用等我,我寫完這部分再說……”2020年年初,一場疫情突如其來,,從除夕夜到元宵節(jié),,從學校忙碌的背影到疫情期間的家庭辦公,這是曲建武教授對家人說過最多的一句話,。疫情隔離了他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他卻在云端開啟了一堂堂生動鮮活的思政課。
除夕當日,,闔家團圓時,,曲建武以“關于新型肺炎的深思”為題,揭開一名理論工作者抗疫工作的序幕,。接下來的每一天,,他的公眾號都會如約發(fā)布:《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證》《寫給奮戰(zhàn)在戰(zhàn)“疫”中的“海大”志愿者的一封信》《再給大學生朋友寫封信》……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曲建武就撰寫10余萬字,。
三年前,,曲建武籌劃建立愛心基金,基金的服務宗旨是“你為祖國服務,,我為你服務”,。2019年大連海事大學建校110周年紀念大會上,曲建武將自己的稿費,、報告費,、公眾號打賞費,以及籌集資金作為基礎,,設立了全國“時代楷?!鼻ㄎ鋭钪净穑靡元剟钅切┍憩F(xiàn)優(yōu)異的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大學生,。
這次抗疫行動,大連海事大學有近400名同學做了“志愿者”,,在知曉海事大學抗疫志愿者中有90多名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后,,曲建武在與學校溝通后,決定將“基金”中的10萬元通過財務處給在防疫一線戰(zhàn)斗的海大志愿者中的貧困生每人1000元作為獎勵,,為他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解決燃眉之急,。在曲建武的大力推動和相關部門通力配合下,大連海事大學不到一天時間就將補助全部發(fā)給貧困學生,?!袄蠋熤肋@對你們來說‘微不足道’,更不是你們的所求,,此舉旨在告訴同學們,,為祖國服務的人,,祖國不會忘記;那些關心祖國的人,,必會得到關心,。”曲建武說,,“你們就應該成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疫情當前,困難學生和少數(shù)民族學生更是成為他的急中之急,。于是,,他給全校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和他授課年級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發(fā)放10000元,用自己設立的勵志基金給10個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設立”了每人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勤工助學”崗位,,給30多個學生寫了信,,囑咐他們在家好好學習,聽從學校和當?shù)亟M織的安排,。他還給一個新疆籍的輔導員2000元,,并給他寫信,讓他把抗疫期間新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細,。
采訪中,曲建武告訴記者,,這項基金將進一步做大,,吸納社會資本參與,讓勵志基金發(fā)揮更大效能,,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到服務國家的行列中去,。
(本報記者吳琳本報通訊員吳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