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李家山下,磧口金秋好時節(jié),。9月25日晚,,實景旅游演藝《如夢磧口》在磧口麒麟山莊演出場地完成聯排,將于9月28日首演,。這臺實景秀約一小時,高科技舞臺技術與歌舞藝術結合,,觀眾在露天360度旋轉觀演臺上,,聆聽星空下的黃河奔流,,追憶晉商的傳奇故事,品味磧口的特色民俗,,夢回“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的美好,。
實景地,沉浸式觀演
《如夢磧口》是呂梁市依托磧口古鎮(zhèn)文化打造的實景旅游演藝項目,,以磧口獨有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為底蘊,,以音舞詩畫為藝術載體,以高科技手段進行了建構創(chuàng)作,。
故事線索從老天爺,、老祖宗、老一輩,、老百姓四個部分進行藝術表現,,融合了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現代演藝手段,在弘揚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晉商文化、民俗文化的基礎上,,回顧了毛澤東主席東渡黃河,、晉商的繁榮、黃河兒女的奮斗,、生活和愛情等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的經典瞬間,,勾勒了時代發(fā)展脈絡,,歌頌了努力拼搏的呂梁精神。
整個演出場地,,在麒麟山莊特色建筑基礎上創(chuàng)意制作了舞臺背景,,并興建露天旋轉臺作為觀眾席,與高科技舞臺技術和燈光投影矩陣一起,,呈現出一場高水準視聽藝術,,觀眾沉浸式觀看體驗很“入戲”。
小而精,,科技藝術相融
9月25日晚,,《如夢磧口》揭開面紗一角:以科技手段制作的掛在天空的一輪“明月”,由彎到圓,,象征了歲月悲歡,;《走西口》蒼涼的曲調中,男主人公和伙伴們遠走他鄉(xiāng),歷經艱辛依然堅韌奮斗,,歸來已是“百萬”身,;歡快的磧口“小業(yè)主”們的合唱片段,展示當時“水旱碼頭小都會”的商貿繁榮,,一街燈火,,永不停歇……
《如夢磧口》看河、看山,、看院,、看人。作曲人方鳴表示,,這一實景演藝項目創(chuàng)作之初,,主創(chuàng)人員多次到磧口體驗生活,感受黃河文化,,領略古鎮(zhèn)風情,,“磧口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悠久,,又有文化積淀,,加上南來北往的商賈,,本土文化與多種文化水乳交融,。”《如夢磧口》的音樂多樣,,開頭用到了磧口說書和道情戲,,還有大嗩吶和傘頭秧歌,“把當地音樂揉碎了重新創(chuàng)作,,除了經典的《走西口》《想親親》,,創(chuàng)作了五六首歌曲,以磧口藝術元素,,兼顧現代觀眾的審美,。”
游山西就是讀歷史,,方鳴介紹,,《如夢磧口》是一臺小而精的演藝項目,以在黃河邊上演出和觀看的形式,,以黃土,、黃河山西特色環(huán)境和山西元素布景,展示山西的黃河文化,,“以文促旅,,助推文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