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5月12日,山西博物院特別推出“晉地尋寶”活動,,選取10件有代表性的館藏精品文物,帶領(lǐng)觀眾線上賞析,。
山西博物院薈萃歷代藝術(shù)珍品40余萬件,百年歷史積淀凝聚成“晉魂”陳列,,精選出的10件文物各具代表性,,觀眾可從中汲取文明的養(yǎng)分,藝術(shù)的善美和創(chuàng)造的力量,。三棱大尖狀器,,一窺人類先祖漫長而艱辛的漁獵采集生活;鸮卣,,展現(xiàn)夏商兩代中原王朝和“方國文化”在山西的蹤跡,;晉侯鳥尊、酥鐘,、玉組佩的精美典雅,,展示“晉國霸業(yè)”輝煌;木板漆畫,、虞弘墓石槨見證盛唐的恢弘和中外交流的繁盛,。
三棱大尖狀器,出土于襄汾縣丁村遺址,,是10萬年前汾河流域舊石器文化的典型工具。整件石器器身厚重,,左右對稱,,橫斷面呈三角形,底部圓鈍方便手握,,是丁村人制作的一種特有的挖掘工具,,也被稱為“丁村尖狀器”。鸮卣,,是商代一件青銅盛酒器,,整體造型是兩只鸮昂首背立的樣子,整體萌萌的感覺,。
晉侯鳥尊,,發(fā)掘于晉侯墓地,,整體造型是一只鳳鳥回眸的樣子,在鳳鳥背上有一只小鳥靜靜相依,,鳥尊蓋內(nèi)和腹底鑄有“晉侯乍向太室寶尊彝”9字銘文,,說明它是當年晉侯祭祀祖先使用的重要禮器。晉侯穌鐘,,全套16枚,,分兩組,有三種式樣,,共刻有355字的長篇銘文,,鑿刻而成的銘文,在西周青銅器中尚屬首見,。玉組佩,,出土于晉侯墓地63號墓,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瑪瑙管等組成,,共204件,紋飾多用雙勾技法,,工藝精湛,。
侯馬盟書具有政治檔案的性質(zhì),對研究晉國歷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義,。木板漆畫,出土于大同市石家寨村,,木板表面用紅色漆為底,,描繪了帝王、忠臣,、孝子,、烈女的故事,還輔以大量題記,,是少見的北魏墨跡,。虞弘墓?jié)h白玉石槨,出土于太原市王郭村隋代虞弘墓中,,是仿木結(jié)構(gòu)的三開間歇山頂建筑,,由底座、槨身,、頂三部分組成,,下面還有支撐石槨的8件石獅子,。整個石槨采用上等漢白玉制做而成,除槨頂外,,槨壁,、槨座上面均有浮雕,并且施有彩繪和描金,。
董明墓戲臺及雜劇俑,,反映當時戲曲在山西的繁榮,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結(jié)構(gòu)精巧,,真實再現(xiàn)了宋金時期的戲臺建筑形制,五個戲俑分別為裝孤,、副末,、末泥、裝旦及副凈五個角色,。青花纏枝牡丹紋罐,,是元青花中的杰作,造型渾厚凝重,,胎釉細膩,,青色深沉,繪制有精美的海水,、纏枝石榴,、纏枝牡丹、卷草紋和蓮瓣紋,,畫面飽滿,,色調(diào)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