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銘礦矸石山披上綠衣,。鄧寅明攝
6月13日上午,熟練地將車停入西山煤電西銘礦玉門河北側停車場,,44歲的礦工韓志強走下車,。深吸口新鮮的空氣,韓志強腦海里閃現出幾年前這里的景象——矸石山冒著煙,,散發(fā)出難聞的臭味,,宛如令人生畏的“火焰山”。如今,,昔日的“火焰山”已綠樹成蔭,,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顯得格外有生機,。去年以來,,西銘礦采用31項專利技術進行徹底治理,4座矸石山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變?yōu)樯鷻C勃勃的花果山,、生態(tài)園和停車場。
1平坦停車場
6月13日上午,,沿著玉門河快速路西行上山,。進入西銘礦區(qū),一路郁郁蔥蔥,,舊日印象中骯臟的礦區(qū)印象完全被顛覆,。
一路暢行,車輛停在玉門河北側寬敞的停車場,,礦區(qū)職工的車輛在這里整齊排列,。根據設計規(guī)劃,,一萬多平方米的場地,共有500個停車位,。
停車場被綠色草坪和繁茂的灌木包圍,,灑水噴頭剛剛關閉,草坪上濕漉漉的,。陽光下,,草尖上一顆顆晶瑩的水珠調皮地滾動著。
“咱們停車這個地方,,就是矸石山,!”聽了西銘礦基建科趙科長的介紹,記者四處打量,,試圖找到矸石的影子,。 但目之所及,只有欣欣向榮的綠樹青山,,哪兒有黑色的矸石蹤跡,。
2繁榮花果山
翻過一座山頭,下一條溝,,再爬上一座山,,這是小南溝。沿路除了少數路段正在施工,,絕大多數道路已經硬化為鋼筋水泥路,。
徒步走上最高處的平臺——這里是果樹的海洋!低矮連片的桃樹,,硬朗倔強的棗樹,,結出小果的山楂樹……依序數數,共有5種果樹,,分別形成5個果園,。
果園北側的坡上,分11級坡綠化,,種植著油松等耐寒植物。南坡則種植著紫穗槐等耐寒,、成長快的樹種,。
站在果園,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油然而生,。正在侍弄果木的工人停下來說:“這果園下面就是矸石山,!”
在矸石山上建成果園?雖然難以置信,,但事實不容置疑,。
幾公里外的溝西灣,,更大規(guī)模的果園已蔚然成林。6萬平方米的果園內,,分布著山楂樹,、梨樹、棗樹,、蘋果樹等果樹,。一兩年后,游人便可在此采摘,、游玩,。 生態(tài)景觀區(qū),山桃,、山杏,、側柏、榆樹,、火炬等觀賞喬木,,與連翹、檸條,、珍珠梅等灌木相映成輝,。白色的長廊平添幾分浪漫,廊側的花籽早已撒下,,只待花開時,,游人可廊下徐行,觀賞美景,。
3 4座“火焰山”
年設計產能360萬噸的西銘礦,,在源源不斷生產煤炭的同時,伴生大量煤矸石,,多年來,,共形成4座矸石山。
年過六旬的老礦工朱貴平對此記憶猶新,。矸石山不遠處,,便是下井口,幾十年時間里,,他都是從這里下井,。“這里原本是一條溝,。堆積的矸石多了,,就形成現在這規(guī)模,高有80多米,占地面積有3.5萬平方米,?!?/p>
“那時候,哪兒像現在這樣能看到藍天白云呀,!”上世紀90年代起,,矸石山附近,陸續(xù)有100多名外來礦工建起臨時住房,,在飛揚的灰塵和難聞的氣味中過日子,。即便如此,礦工家屬們還是給這片居民區(qū)起了個“向陽村”的名字,,寄托著大家對未來日子的美好期許,。 除了玉門河北側,還有玉門河溝口,、小南溝,、溝西灣3座矸石山。其中,,溝西灣矸石山面積最大,,占地約12余萬平方米。
4 “有害”變“養(yǎng)眼”
近年來,,隨著我市對環(huán)境治理的重視,,矸石山這一重大環(huán)境污染問題成為眾矢之的。在排放矸石時,,開始覆蓋以黃土,,以減少污染。
有一定效果,,但沒有從源頭解決難題,。
去年以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西銘礦開始大力根治矸石山污染,。矸石山已經存在,如何將其從“有害”轉化為“養(yǎng)眼”,,恢復生態(tài)活力,?
玉門河北側的矸石山距離礦區(qū)最近,近年來,,開車的礦區(qū)工作人員日益增多,,停車矛盾突出。所以,,在此基礎上,矸石山治理規(guī)劃為:大規(guī)模綠化中,建成停車場,。
玉門河溝口的矸石山則規(guī)劃為建成生態(tài)園,,恢復綠樹青山景觀面貌。 而溝西灣和小南溝,,距離附近村落較近,。矸石山的治理除了建成綠化生態(tài)園,還規(guī)劃為采摘園經濟林,,為村民提供實體經濟,,解決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5滅火是關鍵
規(guī)劃很美好,,但在高溫800攝氏度到1000攝氏度的“火焰山”上實現這一目的談何容易,。
負責治理小南溝矸石山的邢成玉工程師介紹著治理步驟。
“山上‘火’大,,不是那種熊熊大火,,而是矸石燃燒時通體火紅。第一步就是‘滅火’,!”
先在矸石山上打眼,,兩米一個眼,深度為五六米,。再將火堿,、粉煤灰、白灰等攪拌在一起,,用水調開,,制成阻燃劑。注入矸石山上的眼中,,這叫“注漿”降溫法,。
同時采用挖填法,挖出四五米深,、兩三米寬的溝,,將黃土以及阻燃劑填埋進去。目的是將燃燒的矸石與空氣隔離開,,防止復燃,。隨后連續(xù)噴水降溫。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4座矸石山的“滅火”工作,少則三四個月,,長的用了8個月才完成,。
過去矸石采用傾倒式形成自然坡度,,未分層碾壓,存在坍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所以,,完成滅火后,,封閉山體接合部、主進風口和坡面,,并“削坡”,,進行山體整形。采用防水袋建成柔性水溝,,用以截水和排水,。 完成主體建設后,綠化種植,。坡面種植耐旱植物,,平臺則提高綠化覆蓋率,實現景觀塑造和經濟作物的分割覆蓋,。
6專利是“利器”
在矸石山治理中,,專利技術成為“利器”。
玉門河北側的矸石山治理,,用到了半柔性快速排水系統(tǒng)等6項專利技術,。小南溝和玉門河溝口矸石山治理用到了12種專利,分別為:防止煤矸石山自燃的堆儲方法,、山體生態(tài)林建設節(jié)水養(yǎng)護裝置,、不穩(wěn)定坡體抗變形護坡裝置……溝西灣矸石山則用到系統(tǒng)滅火防復燃等13項專利。 這些專利的使用,,擺脫了過去簡單粗暴的矸石處理方法,,與當地生態(tài)相結合,治理更健康而有效,。
7煥發(fā)新生機
截至目前,,玉門河北側矸石山已經治理完畢。另外3座矸石山的治理也接近尾聲,,即將交付驗收,。
煤礦仍在生產,未來產生的煤矸石又如何處理,,怎樣能避免污染,?
據了解,去年開始,,西銘礦在選煤廠建設全封閉排矸系統(tǒng),,目前已建成能容納1600噸矸石的筒倉,,建成400米長的封閉式皮帶走廊,以實現矸石排放不落地,。我省煤炭行業(yè)也在積極研制,,或許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煤矸石回填煤礦了,。到那時,矸石山將成為歷史,。
明年秋天,,花果山上的果林就該掛果了。到那時,,登高望遠,,藍天白云下,欣賞著層林盡染,,聞著飄香的瓜果,,該是何等的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