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光明日報記者金振蓉張青李睿宸孫云清
“大姐,,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革命勝利了,,我們給你送一條新被子來,?!?/p>
“記者同志,當(dāng)年送我半條被子的3名紅軍姑娘,,你曉得她們?nèi)缃裨谀睦飭??她們說過要回來看我的,我想她們啊,?!毕嗵幎潭?天,是什么樣的情深,,讓徐解秀老人苦苦等待了一輩子,。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xí)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講述了這個溫暖了全中國的“半條被子”故事,。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探訪“半條被子”發(fā)生地
6月27日一早,光明日報“重走長征路”采訪小分隊來到“半條被子”故事發(fā)生地——湖南省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沙洲村,?!伴L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對長征偉大意義的生動概括,來到沙洲,,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幾個醒目的大字,。
在有著290多年歷史的老房子里,,記者見到了徐解秀的小兒子——今年已經(jīng)81歲的朱中雄?!敖夥藕笪夷赣H才對我們講起,。”朱中雄說,,“3個女紅軍借宿時經(jīng)常幫忙做家務(wù),,搞衛(wèi)生,還治好了我母親的腿傷,,她們臨走時答應(yīng)等勝利后一定回來看我母親,,所以我母親就一直等啊,經(jīng)常到村邊的橋上等著紅軍回來,?!?/p>
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館中人頭攢動,。在“半條被子”故事展板前,,徐解秀老人的曾孫女、講解員朱淑華娓娓道來:中央紅軍經(jīng)過汝城的短短的7天時間里,,在汝城這塊土地上,,演繹了太多紅軍與百姓魚水情深的故事?!耙粔K山楂片”“一只藤碗”“兩個紅薯”“一條褲子”……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半條被子”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朱淑華盡管已經(jīng)講了無數(shù)遍,,可每到動情處,眼中總是含著淚水,。
“半條被子”踐行黨的宗旨
“不亂打土豪,,不亂拿群眾一點東西”“進入宿營地時,要向群眾做宣傳,,出發(fā)時要向群眾告別”,。1934年11月7日,鄧小平擔(dān)任主編的《紅星報》在汝城發(fā)布了長征路上唯一一份號外,。這份號外,,不是報道重大新聞和消息,而是宣傳加強黨和軍隊組織紀律性,?!罢且驗橛刑柾饫铩霭l(fā)時要向群眾告別’這條紀律,所以才有了‘半條被子’的故事,。這些宣傳,,對于提高黨和紅軍的威望,,起到了重要作用?!比瓿强h黨史辦原副主任徐寶來說,。
“長征時,我們就是靠紀律吃飯的,。”在桂東沙田鎮(zhèn)紀律文化中心,,展板上的這條口號令人眼前一亮,。其實,早在1928年4月3日,,“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就在沙田頒布并嚴格推行,。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lǐng)導(dǎo)的人民軍隊第一個條文式黨紀黨規(guī),被稱為“第一軍規(guī)”,,后來又逐漸發(fā)展演變?yōu)椤叭蠹o律·八項注意”,。
33歲的陳耿在“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舊址紀念館擔(dān)任講解員。他介紹,,“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以后經(jīng)過了反復(fù)細化和調(diào)整,。比如,“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其中一條就是“上門板”,,從“還門板”到“上門板”,,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其背后深意卻耐人尋味,。原來,,戰(zhàn)士借來睡覺的門板大小不一,而且村子里多是老弱婦孺,,為了不添麻煩,,紅軍在還門板時還必須上好才行。
家住桂東沙田鎮(zhèn)的古稀老人郭國齊至今仍記得爺爺郭大洪和父親講述的紅軍故事,。1928年8月,,朱德率領(lǐng)紅軍進駐桂東南邊村開展革命活動時,看到郭大洪一家生活貧困,,連一床棉被都沒有,,當(dāng)即將自己行軍攜帶的棉被和毯子都送給了郭大洪。這就是著名的“一床棉被”的故事,?!耙煌霚帯敝v述了老百姓對戰(zhàn)士的恩情。陳耿介紹,,1931年工農(nóng)革命軍紅七軍來到桂東,,軍部特務(wù)連指導(dǎo)員吳西在戰(zhàn)斗中負傷,,住進一位老大娘家養(yǎng)傷,老大娘將家里僅有的雞蛋換成藥,,并且親侍湯藥,,直到吳西傷愈歸隊。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一切為了人民,這就是對黨和人民關(guān)系的最好注解,。
(光明日報湖南汝城6月27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28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