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萬花筒

中國建成長江流域特有珍稀植物保育基地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余國慶 李思遠(yuǎn) 范源辰 2025年04月23日 10:08

  暮春時節(jié),,三峽工程右岸巨大的土石副壩下,,兩條清澈小溪緩緩流淌。吳錦華帶著記者走過漫水橋,,來到一處苗圃,,眼前的各式花草林木繁茂悅目,,仿佛置身“植物王國”。

  這里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宜昌基地,,大量三峽地區(qū)珍稀和特有植物在此得到保護繁育,。

  “你看,樹上的那些白色樹葉,像不像一只只小白鴿,?”順著吳錦華手指方向仰觀,,在一株四五米高的珙桐樹苗上,翠綠新葉間夾雜著淡白色葉子,,白葉包裹著紫色小球,。微風(fēng)拂過,白葉輕盈飄動,。

  這是中國特有的一級珍稀保護植物珙桐,,生長在長江流域高山深處,是冰川時期幸存下來的孑遺植物,,數(shù)量稀少,,有“活化石”之稱。春末夏初,,珙桐花開,,形狀酷似展翅飛翔的白鴿,西方植物學(xué)家稱其為“中國鴿子樹”,。

  “白色的其實是苞片,,中間那個紫色小圓球,才是珙桐真正的花,?!眳清\華說。

回歸野外的疏花水柏枝生長旺盛(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志偉 攝

  長江三峽地區(qū)素有“綠色寶庫”“物種基因庫”之稱,。基地緊鄰三峽大壩,,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在這個現(xiàn)代化植物園,人們不僅可以看到“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還能接受科普教育,。

  吳錦華是三峽集團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宜昌基地的負(fù)責(zé)人,?!把矍暗倪@片珙桐樹苗是中心繁育的第二代品種,今年再次開花結(jié)實,,進(jìn)一步驗證了珙桐遷地保護的成功,,這幾年已繁育上萬株樹苗?!?/p>

  三峽工程建設(shè)前,,中國政府發(fā)布《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提出要保護受影響的長江珍稀物種,珙桐,、疏花水柏枝,、豐都車前等都在列。

  “生物多樣性保護從一開始就在三峽工程建設(shè)的考量范圍內(nèi),,生態(tài)保護的工作在工程開工前就已開展,。”三峽集團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黃桂云說,。

  宜昌基地的珙桐母本是從長江上游遷來保護的,,黃桂云仍清晰記得尋找它的經(jīng)歷?!?007年長江野外考察時,在上游一處海拔1000多米的滑坡體上,,發(fā)現(xiàn)了5株珍貴的珙桐,,它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必須遷地保護,?!?/p>

科研人員將繁育的珍稀植物移植到三峽庫區(qū)的消落帶上(無人機照片,3月21日攝),。新華社 發(fā)

  從事植物保護與研究近30年來,,黃桂云見證了三峽工程和長江上游梯級電站開發(fā)與生態(tài)保護的同步開展。多年間,,黃桂云和團隊科研人員深入長江兩岸的陡峭山地,,搶救和保護的珍稀資源植物,目前已達(dá)2080種,,母本植物3.1萬株,。

  科研人員還利用分子遺傳技術(shù)探尋珍稀植物“生命密碼”,初步建立起植物微體基因庫,,攻克近百種珍稀資源植物的繁育難題,,繁育苗木30萬余株。

  “截至目前,,當(dāng)年環(huán)評報告提到的可能受三峽工程影響的植物,,全部得到有效保護,,無一滅絕?!秉S桂云說,,“我們的保護工作已從三峽延伸至金沙江,,在長江上游的向家壩水電站再建一座珍稀植物園,,從而創(chuàng)建了中國種類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長江流域特有珍稀植物保育基地,。”

  為了讓長江的綠色種子有個安全的“家”,,三峽集團已投入近6億元,,目前保護工作仍在繼續(xù)。目前,,研究中心已將繁育的6.1萬余株珍稀植物回歸長江兩岸,,用于生態(tài)修復(fù),。

  “讓這些物種回歸長江,,補充野外種群,在長江大保護的生態(tài)修復(fù)中發(fā)揮作用才是最終目的,?!睆?020年起,,中心研究人員李林寶就開始在宜昌胭脂壩,,進(jìn)行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的回歸長江試驗,,目前成活率超過90%,。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宜昌基地繁育的豐都車前(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志偉 攝

  “疏花水柏枝是‘潛水高手’,,夏季汛期時休眠,秋冬枯水季水位下落后,,它又‘蘇醒’過來,主要生長在三峽沿岸水位在70至155米間的潮間帶上,能固土護岸,,對三峽庫區(qū)消落帶的生態(tài)保護有重要的作用?!崩盍謱氄f,。

  不久前,,李林寶和同事們再次將自主繁育的疏花水柏枝,、豐都車前、秋華柳等6種,、4000多株珍稀植物種植到三峽庫區(qū)童莊河消落帶的江心小島上,,讓它們重歸自然。

  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還選送豐都車前種子,,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jìn)行太空育種,這批“天選之種”的數(shù)千株幼苗于2024年3月和2025年3月兩次回歸野外,。

  “珍稀植物回歸自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我們將持續(xù)監(jiān)測研究,讓它們逐步適應(yīng)自然,,繁衍生息,。”黃桂云說,。

(責(zé)編: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