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健康頻道

世界帕金森病日: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來源:新華網(wǎng) 2025年04月12日 07:36

  4月11日是第29個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題是“人工智能輔助帕金森病的管理”,,倡導提升公眾對帕金森病的科學認知,,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帕金森病規(guī)范化診療與全程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多在50-65歲開始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動作緩慢,,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震顫,,肌肉僵直,,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癥狀多先從一側肢體出現(xiàn),,逐步擴展至對側或全身,,疾病晚期患者僵臥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公眾知曉率低,,約一半患者沒有就醫(yī)

  PD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殺手,,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質量,。但是公眾對該病認識不足,認為震顫,、走路不穩(wěn),、動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現(xiàn)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診率較低,,50%左右的患者沒有就醫(yī),農村和邊遠地區(qū)的情況更為嚴重,。

  迄今為止,,原發(fā)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引起PD的主要危險因素有老齡化、環(huán)境暴露(長期接觸農藥,、重金屬或有機溶劑等)增加患病風險,、遺傳因素、氧化應激(精神緊張,、動脈硬化等)等,。帕金森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屬于慢性進展性疾病,,如不及時治療,,患者生存期明顯縮短,。

  臨床上,,帕金森病應采取多學科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肉毒素治療、康復治療,、心理治療,、照料護理等,藥物治療作為首選,。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制訂的《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四版)》,,對規(guī)范我國帕金森病的治療行為起到了重要作用,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的用藥原則,。無論是藥物或手術治療,只能改善患者的癥狀,,并不能阻止病情的發(fā)展,,更無法治愈。用藥堅持“劑量滴定”,,以避免產生藥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實現(xiàn)“盡可能以小劑量達到滿意臨床效果”的目標。

  確診PD之后,,早期治療建議口服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量,;若療效不佳,,可選用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或加用復方左旋多巴制劑等。65歲以上患者首選口服左旋多巴制劑,劑量從小漸增至合適劑量,。大約30%至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焦慮癥狀,約15%-3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發(fā)生認知障礙以及幻覺,,其中視幻覺為多見,。這些心理障礙給家庭生活質量帶來巨大影響,應該由??漆t(yī)生及時識別并指導治療,。

  帕金森病患者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3-5年后,藥物的副作用會引起各種運動并發(fā)癥,,如開關現(xiàn)象,、劑末現(xiàn)象及異動現(xiàn)象等,應該由??漆t(yī)生調整藥物治療的劑量和種類,,減輕癥狀,。

  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帕金森病“早診斷早治療”

  目前國際上運用腦深部電刺激術(DBS)來治療服藥無效或并發(fā)癥嚴重的帕金森病患者,。腦深部電刺激(DBS),俗稱腦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療領域里程碑式的新技術,,通過植入大腦中的細微電極發(fā)射電脈沖刺激腦內核團,進而達到控制患者癥狀的目的,。臨床研究證明,,手術后大多數(shù)患者的服藥量可明顯減少,且活動能力顯著改善,。過去十余年間,,該技術日趨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認,,造福近30萬帕金森病患者,。

  飲食治療是帕金森病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多吃谷類和蔬菜瓜果,,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最好在晚餐安排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精瘦肉或魚肉,盡量不吃肥肉,、葷油和動物內臟,。康復治療需要康復師指導,,學習專門的康復方法,,長期訓練。太極拳之類的柔軟性運動,,比較適合帕金森病患者練習,。

  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庭照料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防止外傷,,購買床邊馬桶,方便起夜,;用防滑墊固定碗碟,,進食更安全;浴室地面和浴缸內鋪上防滑墊,,淋浴時最好坐著洗,;選擇容易穿脫、前面開襟,、帶拉鏈的衣服,,可在鏈扣上加個小環(huán)或小繩,便于拉動,;選用不用系鞋帶的鞋子,。

  除了以上傳統(tǒng)治療方法,近幾年運用人工智能及移動技術開展帕金森病患者的全程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遠程醫(yī)療,、可穿戴設備監(jiān)測評估、應用智能手機收集信息及進行科普教育,、使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康復訓練等,,未來將會有突破性進展。

  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近年來隨著生物標志物檢測技術(如α-突觸核蛋白檢測),、高分辨率MRI影像技術、新型PET示蹤劑以及腸道菌群分析特定菌群失調(如普氏菌減少)等技術的應用,,對PD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有力依據(jù),,極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逐步實現(xiàn)帕金森病診斷的個性化,、智能化,。

  當前,帕金森病治療已進入病因治療時代,,干細胞產品,、小分子藥物及抗體免疫療法的研究進展為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未來十年,,基于基因分型,、干細胞技術、生物標志物檢測和AI分析評估,,有望實現(xiàn)帕金森病的個體化精準醫(yī)療目標,。(文/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老年醫(yī)學分會委員、北京醫(yī)學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分會委員、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張國平)

(責編:張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