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故事】
百年老館,、山西第一家博物館、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展示中心,、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這些耀眼的光環(huán),,講述的都是山西博物院的光榮歷史。如今,,這座積淀深厚的博物館以充滿創(chuàng)新性的活力,,吸引大量年輕觀眾,每到節(jié)假日一票難求,。
2024年,,山西博物院接待參觀者達324萬人次,比2023年增長37.4%,,單日最高預約人數(shù)達2萬余人,,成為人們了解山西歷史文化的首選。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為1919年創(chuàng)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新館已在太原市汾河畔矗立了約20年,。主體建筑外形方正,,如斗似鼎,,逐層外挑,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審美情趣,。這一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的建筑杰作,曾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百余年深厚積累,,使這里成為游客盛贊的“一天也逛不完”的文化寶藏。
山西博物院現(xiàn)有館藏文物65萬余件(組),,其中珍貴文物4萬余件(組),?;娟惲幸浴皶x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yè)、民族熔爐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玉韞華夏,、翰墨丹青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
晉侯鳥尊,、商代鸮卣,、商代龍形觥、西漢雁魚銅燈,、北魏漆畫屏風板等文物,,或因可愛外觀,或因深厚底蘊,,或因精美工藝,,或因古人智慧,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明星文物,。通過動畫形式,,文物集體“復活”,雜技俑鼓掌叫好,、雁回首銜魚照明,、鸮卣跳起了繩……網(wǎng)友們紛紛點贊,表示“笑不活了”,。根據(jù)北魏雜技俑,、北齊胡人舞俑等文物制作的表情包,在社交平臺上廣為流傳,。
已在文博領域工作20余年的山西博物院副院長張慧國,,日前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對話館長】
記者:山西博物院藏品的特色看點有哪些,?
張慧國:山西博物院的館藏文物整體上來說,,文物脈絡完整,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xù)到近現(xiàn)代,,種類豐富,;館藏特色明顯,以青銅器,、墓葬壁畫,、古籍為代表;精品文物多,目前通過國家備案的館藏一級文物已達1650件(組),;民族融合文物豐富,,山西作為中原與北方草原地區(qū)的連接帶、農(nóng)耕與游牧文明的交匯處,,曾是活躍的民族“大熔爐”,。
記者:山西博物院陳列展覽有哪些亮點?
張慧國: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叫“晉魂”,,做得非常用心,、豐富和細致,曾兩次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主要的亮點有這么幾個:
第一,,它打破了常規(guī)按照時間線索“教科書”式的布展方式,而是根據(jù)山西歷史文化的特點和優(yōu)勢“串珠成線”,,同時豐滿敘事體系,,實現(xiàn)了從專業(yè)性強到故事性強的轉(zhuǎn)變。
第二,,結合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學術研究成果,,豐富展覽內(nèi)涵。2020年至2022年,,我們曾對展覽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升級后1238件(組)文物首次與觀眾見面,講好山西文物的中國故事,。
第三,,展覽形式上注重“實物呈現(xiàn)+輔陳解讀+數(shù)字化延伸”的多層次展示形式,打造重點文物的“展中展”展示方式,,實現(xiàn)主次分明,,重要文物重點解讀。
第四,,將不可移動文物“移”到展廳集中展示,,通過實物、模型,、投影,、數(shù)字化等多種手段營造氛圍,讓觀眾沉浸在碩大的建筑構件模型,、精致的壁畫瀝粉貼金工藝,、栩栩如生的彩塑等藝術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魅力,,激發(fā)觀眾到實地參觀的興趣。
記者:你會向觀眾推薦哪些文創(chuàng)產(chǎn)品?
張慧國:首先,,以山西博物院的鳥尊,、鸮卣、龍形觥等明星文物為原型制作的“顯眼包”毛絨玩具,,使厚重的青銅文物有了“溫度”,,原本莊嚴古老的形象變得卡通可愛,受到年輕游客喜愛,。
其次,,我們推出了“新晉修復師——山西博物院喊你修文物”系列文物修復套盒產(chǎn)品,寓教于樂,。觀眾可以通過動手修復瓷器,、壁畫、青銅器等,,了解文物修復師行業(yè),,感受文物修復的魅力。
此外,,我們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還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山西是古建大省,推出的琉璃瓦當,、照壁等,,讓大家在美的享受中了解琉璃技藝和古建筑構件。
記者:山西博物院在文物保護修復上有什么“絕活兒”,?
張慧國:山西出土墓葬壁畫較多,,我們在墓葬壁畫方面走出了一條全鏈條的保護利用之路,涉及搬遷,、修復,、實體展示、數(shù)字化,、教育,、文創(chuàng)等。多年來,,山西博物院搶救性修復壁畫墓葬30余座,,采用“復原性修復”思路,將切割搬遷回來的壁畫塊拼接復原為真實的墓葬空間結構,,最大限度保持壁畫墓葬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備受業(yè)界推崇。去年,,我們把一座金墓搬到展廳展覽,,讓觀眾沉浸式“進墓”參觀,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山西博物院還入選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名單,,我們通過以項目帶隊伍的方式,,培養(yǎng)高精尖的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在近年的全國文物修復技能比賽中,,兩名工作人員獲得瓷器組和金屬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