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今日聚焦

央媒看太原丨中新網(wǎng)持續(xù)“答問”太原古建筑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李曉并 2024年12月07日 06:37

  12月2日,中新網(wǎng)《山西古建筑100問》持續(xù)“問”太原,,分別以《一座關帝廟為什么是“萬里茶道”的重要見證,?》《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為什么會轟動世界?》為題,,對太原關帝廟和天龍山石窟作了介紹,。

  作為傳承關公忠義文化的載體,一座廟宇是如何寄托著民間對關公的敬仰,,又如何見證著“萬里茶道”晉商稱雄商界500年的輝煌,?文章回答道,太原大關帝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從南向北依次排列著山門、崇寧殿(正殿)和春秋樓,,鐘鼓樓,、配殿,、配樓以及木廊連橋等建筑,精巧地構成一組布局完整的建筑群,。因其是明太原府城內(nèi)二十七座關帝廟之中規(guī)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一座,故被稱為“大關帝廟”,。其現(xiàn)存建筑是在金元時期的基址上修建而成,,正殿為明代遺構,其余多為清代所建,。明清時期,,它既是民間關公信俗的中心,還是來往客商的重要集聚地,,為奉行“誠信為商”理念的商人提供商貿(mào)交易,、歇腳整頓的場所。由此,,太原大關帝廟成為了“萬里茶道”沿線重要的歷史遺存,。2019年,它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萬里茶道”的遺產(chǎn)提名點之一,。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那屋檐上一直流淌著的關公忠義文化魅力,也能感受得到“萬里茶道”上傳承不息的晉商文化華彩,。

  關于天龍山石窟佛首,,文章介紹道,這是中國第100件自海外回歸的文物,,故土重逢,,國寶回家,代表的不僅是文化自信的回響,,更是民族驕傲的榮光,。這尊佛首便是來自太原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佛龕的主尊佛像,線條雕刻精柔,、造型嫻熟,,它的歸來,不僅標志著文化遺產(chǎn)的守護與傳承,,更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堅韌與偉大,。

  太原天龍山石窟最早開鑿于東魏,后又經(jīng)北齊,、隋,、唐歷代開鑿,鐫刻著中國佛教藝術最鼎盛時期的輝煌記憶,,遺世獨立,。天龍山石窟以“小而精”著稱,,二十五個洞窟藏匿幽谷,,五百余尊佛像,,千余幅飛天壁畫,漫天神佛,,蔚為壯觀,,圓雕造像既融合印度佛像的高雅柔和,又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雕刻技法特有的清新和飄逸,,被譽為“天龍山式樣”,,對中國佛教造像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也是佛像藝術本土化的實證案例,。

(責編: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