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特別關(guān)注

“老巷煙火繁華”系列報道66

金牌辣串:人間煙火 四季沸騰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史鵬程 文/攝 2024年10月15日 16:40

鐵板燒串串區(qū)

袁冬冬煮串很是麻利

帶著孩子點串的顧客

  什么叫人間煙火,?是早市里,近郊來的旱地黃瓜花端的露水,、周邊農(nóng)民自種的雞毛菜根上的濕泥,;是晚市間,路邊平鋪在地的編織袋上,,成堆新挖蓮藕的芽尖,、裝兜白不老豆角的蔫葉……在眾紡路,這條網(wǎng)民口中的寶藏美食街上,,華燈初上之際,,少不了金牌辣串店煮串串的熱氣。

  眾紡路,,南起南內(nèi)環(huán)西街,,縱貫紡織街、大眾街,、后王街,、氣化街,北抵迎澤西大街,,中分兩條主干道與千峰南路,、和平南路圍成的四方塊。循著街名回溯,,穿透時光,,遙望見過往的輝煌——國營大眾機械廠(我國“一五”計劃156項重點工程之一)、太原煤氣化(1981年成立的國內(nèi)首家煤炭綜合利用大型聯(lián)合企業(yè))、山西紡織印染廠(曾經(jīng)支撐山西紡織工業(yè)半壁江山),,還有太原理工大學(xué),、山西省財政稅務(wù)專科學(xué)校等,。如今,,“宏大”的光影退位,留下了紡織苑小區(qū)等林立樓棟,、大王路菜市場的聲聲叫賣,,以及晝夜穿行于煙火蒸騰間的不息人流。

  河南來的“太原正宗”

  李長華就是這樣無聲匯入人流的一員,。他老家是河南信陽農(nóng)村,,與湖北毗鄰,“這邊是我們村,,那邊就到了省外”,。1994年,她跟著老公袁祖保來到太原,,“都是親戚打工帶出來的,,說是有錢賺”。早一步,,姐夫到了太原服裝城,,弟弟落腳大眾機械廠附近,介紹人把他們帶到了山紡,。那年,,兒子袁冬冬3歲。

  兩口子騎個自行車,,“跟賣雞蛋一樣”,,一個木架子,一個小鍋鍋,,在眾紡路邊上的學(xué)校門口支起了攤子,。一根串一分錢,“一個人吃個五分錢,、兩毛錢”,,顧客以學(xué)生、年輕人為主,,經(jīng)常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為了占住攤位,李長華與常來的另一家商販競價,,最終以800元成交,,“那會兒一個月才賺三四百塊,,決定了就要在這兒干?!?/p>

  這一干,從路邊小攤到漏雨漏水的平房,,再到如今年租金20多萬元的門店,,30多年就這樣過去了。兒子從小在太原上學(xué),,小學(xué),、初中、技校,,想去闖天下,,先學(xué)牙科,又學(xué)數(shù)控,,不想天天就煮個串,。“一個月就教訓(xùn)了他,,”李長華笑著說,,“跟著同學(xué)去唐山,沒日沒夜貼廣告,,還被老太太,、老頭罵,沒堅持下來,?!薄袄俗印被仡^,一天50元,,開始接著父母的班,,“不抽煙不喝酒,看起來不愛說話,,手腳可利索,。”后來又生了女兒,,太原生太原長,,胖胖的,“就愛吃山西飯,,可能面條有營養(yǎng)吧”,,如今也在店里幫忙。2015年,,兒子結(jié)婚,,兒媳婦從河南跟著過來,,生了倆娃,也是一男一女,,在店旁的紡織苑買了房,。“弟弟說我來到太原,,啥都順順利利,,周圍老鄉(xiāng)提起來都有些嫉妒,”李長華樂呵呵地說,,“前幾年人口普查,,居委會還給我送來一張居住證,我也是半個太原人了,?!?/p>

  這30多年,改變了這個河南人家,,也改變了太原人的生活記憶,。城市南北,不少開煮串店的商販,,打出來的招牌一律寫“老太原正宗煮串”,。“以前太原沒有賣煮串的,,我們是第一家,,”這點,袁祖保倒是很確信,。

  太原版的“部隊火鍋”

  土豆片,、海帶、生菜,、平菇等各色菜蔬,,袁冬冬一手攥住顧客挑好的串串,一股腦兒扎進沸水鍋,,再來一個笊籬,,裝入或?qū)捇蚣毜耐炼狗蹢l,等個三兩分鐘,,出鍋盛盆,,轉(zhuǎn)過身來,從后面的桶中兜一勺特制的醬料,,遞到媳婦陳玲手中,。接過盆,陳玲詢問,,“加不加辣”,,然后或多或少從另一個桶中搲一勺辣椒,,遞給傳菜的大姐?!?3號,,23號”,掃視一圈路邊的數(shù)排小餐桌,,盯著舉手或者回應(yīng)的方向走過去,,大姐將胸前的牌子一伸,“30塊”,。然后,熱騰騰的串串就上桌了,。

  “煮串串么,,就是圖個方便、快,、好吃,,”李長華說道。不過,,太原第一家,,這技術(shù)從哪兒來的?陳玲補充說,,“老家的一個親戚,,以前在部隊炊事班,為了野營拉練備餐,,自創(chuàng)的,。”李長華兩口子剛剛擺攤那會兒,,“人們還不認識,,不知道咋吃?!比缤n國的芝士泡菜燴方便面一樣,,源自部隊的高效快捷和精心調(diào)味,也給“老太原煮串”迅速風靡,,增加了幾分類似的時代特色,。

  功夫在詩外,煮串也如此,。袁祖保每天早上6時起床,,早早就去了菜市場。李長華打趣說,,“別看長得不怎么樣,,挑菜可認真了,,爛的、壞的都要挑揀出來,,買菜的都不喜歡他,。”小小的煮串店,,每天買一兩千元的菜蔬,,加上凍品,要備三四千元的菜,。接下來是清洗,,串串,“姑娘,、媳婦,,老家的親戚,還雇了兩個人,,七八個人串”,。一天串多少串?李長華沒數(shù)過,。按現(xiàn)在的售價,,不同的串,一元3串,、4串,,夏天高峰期,一天銷售額七八千元,,好的時候能過萬元,,再換算過來,平均一天要串兩萬根左右,。

  聽這數(shù)量,,“部隊煮串”的魅力,比“部隊火鍋”大,。

  河西人的“四季沸騰”

  兩萬多根串串,,人均20根,也得有千把顧客吃,。

  袁祖保一家子,,從早上忙到中午準備。下午四五點開火,,經(jīng)常要營業(yè)到凌晨時分,。“以前老顧客多,,聽聲音就能知道是誰,,”李長華回憶說,,“現(xiàn)在新顧客多,各個年齡段的都有,?!标惲峤忉尩溃拔夜牌哦疾豢词謾C,,這幾年經(jīng)常有探店,、拍視頻的,吃著吃著就開始拍照,,還要拉著我們說話,。”

  就這,,潑天的流量也不接,。忙得顧不上,熟客打電話過來,,才開一下外賣平臺,做完趕緊關(guān)掉,?!白鐾暌粏蝿傄P(guān),突然進來兩三單,,你說氣人不氣人”,,李長華這話,的確容易招人“嫉妒”,。

  不開外賣平臺,,為的是不影響到店的顧客。春天,,正月初六就開店,;夏天,自打兒子接手煮串,,袁祖保又加了鐵板燒,,客人常常流連到深夜;秋冬之交,,人們稍稍適應(yīng)一下氣溫變化,,戶外又是滿滿的人。除了惡劣天氣和春節(jié)回老家,,金牌辣串一年能開滿300多天,。

  提著奶茶的年輕情侶、帶著兒女的青年夫妻,、拉著朋友的中年男女,、攜著老伴的皓首夫婦,,在這條短街上,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享受煙火升騰,又裝點沸騰人間,。

(責編: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