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面外景

特色豆面

烹制菜肴

賓客滿座
前雙龍巷里,有一座灰色磚墻,、褪色紅門,,面積為100平方米的院子……48歲的朱亞屏在這里出生,、成長,。在外闖蕩一番“江湖”后,,他于8年前重回老院,,開起了專做晉菜的飯館,,起名“小院味道”,。
老板很走心
穿著黑色半袖,騎著小電動,,10時30分,,外出采購的朱亞屏出現(xiàn)在自家小院門口。下車,,進門,,顧不上休息,便立刻拿起布子抹桌子,,抹完桌子又提起水壺,,將暖水瓶灌滿,隨后將一個個蒸碗用塑料薄膜封住,,簡直一刻不得閑,。
“我這里就是一個普通的小飯店,其實沒什么好寫的,?!敝靵喥撩鎺⑿Γ哉Z間流露出拒絕的意思。太原城里,,飯館多如牛毛,,很多飯館都希望通過營銷讓自己餐廳冠以“網紅”二字,而朱亞屏卻是希望自己飯館的名聲不要太大,,“名氣大了,,人就多了,人太多了,,食客體驗感就差了,。”
“人間清醒”的朱亞屏算了一筆賬,,房子是自己家的,,不需要繳房租,這樣1年下來可以省四五萬元,,省下這筆錢也不攢著,,購買食材用得上,。米面選質量好的,,油選非轉基因的,調味料選大牌子的,?!斑x好料、做美食,,這是我追求的,,也是我能回饋給食客最好的禮物?!敝靵喥琳Z氣堅定,。
有些飯館老板喜歡在餐桌上和食客推杯換盞打成一片,借此擴大朋友圈,,開辟更廣闊的商業(yè)天地,。有些內向的朱亞屏有時也會和熟客斟滿酒碰一杯,但也僅此而已,,“有些人把飯館當平臺,,希望能有更多的事業(yè)發(fā)展機遇,對我來說,,開飯館是事業(yè),,但更是愛好,我沒有更大的追求”“開飯館需要很勤快,,也很辛苦,,賺這點辛苦錢我就知足了”……
廚師很用心
9時30分到達飯館,制作面點的牛師傅第一步就是先洗手,然后開始和面,。一個大的不銹鋼盆內放上半盆的面,,倒水攪拌揉搓,等面團成型,,放置1個小時醒發(fā),,醒發(fā)完成后,他再將面團放到一個個盤子里,,用塑料薄膜將其覆蓋,。11時30分許,客人來到,,牛師傅拿起一根筷子,、一盤面,一碗碗屬于山西人獨有的剔尖閃亮登場,。
41歲的許師傅是飯館的大廚,,來自代縣,十幾歲就到太原謀生,。二十多年的打拼,,讓許師傅這個外地人,學會了做一手地道的太原菜,。
9時30分,,他來到飯館,喝口水,,穿上圍裙,,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先準備涼菜,,土豆拌黃豆大家都愛吃,,雖是涼菜,也需要先炒熟,,許師傅點火燒油,,將食材下鍋,先炒后顛,,出鍋裝盤靜待冷卻,,整套動作行云流水。
接下來炸丸子,。調好肉餡,,鍋內寬油燒熱,然后是許師傅展現(xiàn)真正技術的時候,。他抓起一坨肉餡,,用虎口擠成小團,食指、中指,、無名指上各放一團,,順勢輕輕下鍋,轉眼,,油鍋內滿是肉丸子,,而旁邊本來空無一物的大盆里也很快滿滿當當,成了“丸子開會”現(xiàn)場,。
說起丸子,,許師傅又愛又恨?!靶≡何兜馈笔且患視x菜飯館,,糖醋丸子、丸子鍋……很多菜都需要用到丸子,。菜好吃,,客人多,丸子需求量大,,每周需要炸兩次,。這還是夏天,需要丸子的菜相對少一些,,冬天大家都喜歡點個燴菜鍋,,那時候需要丸子的量會更大,,自然也需要炸得更多,,這讓許師傅“真發(fā)愁了”。
許師傅原來是太原某知名飯店的廚師,,3年前在師傅的引薦下來到“小院味道”當大廚,。為什么舍棄名氣大的飯店來到小飯館,許師傅說得很實在,,“工資高一些,。”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老板事兒不多,,對員工好”,還有一點最重要,,“每個月10日,,準時發(fā)工資”。
食客很開心
自家小院開飯館,,飯桌擺在小院中,,小院味道的裝修風格主打一個“樸素”。木質小飯桌、塑料小板凳,,齊活,。
坐在院中吃飯,穿越回往昔舊時光,。大眾點評網上,,網友菜菜的評價頗為用心,“店如其名,,真是小小一個院子,。進院子的第一感受,仿佛回到上世紀90年代平房時代的生活,,小馬扎圍坐于小桌前,,大家三三兩兩嘻嘻哈哈。廚房敞著門,,像鄰居奶奶怕熱專門打開的情景,。食材和用料看得見的放心。老板話不多,,但招待細心,。菜品顏色就是大家平時看到的山西菜的樣子,味道傳統(tǒng),,用料考究,。帶魚軟爛入味兒、過油肉烹醋到位,、剔尖量大味香,。接地氣,老太原,?!?/p>
經常來吃飯的食客老王說起小店頭頭是道:“他家菜你放心吃哇,家??谖?,蒸菜、炒菜都很正宗,,菜也扎實,,保證讓你吃過癮?!?/p>
從街上路過,,看到是個飯館,頭一次進來的李先生拿起菜單,,“干煸豆角,、過油肉,、一碗剔尖?!秉c完上菜,,李先生逐一品嘗,“嗯,,不錯,,味道挺好的?!钡弥@家小飯館人氣很旺,,李先生點點頭,“人家旺確實有旺的道理,,起碼最重要的菜很好吃,。”
40歲開飯館,,兩三年之后變得遠近聞名,,說起創(chuàng)業(yè),朱亞屏覺得自己很幸運,。
幸運源于熱愛,。生于斯,長于斯,,雙龍巷見證了朱亞屏的成長,,見證了他年少時的喜樂與憂傷。如今,,不忙的時候,,他喜歡站在自家飯館大門口,看著來往的人群,,看著小巷的變遷,。道路變寬了,、房子變高了……仿佛很多都變了,,但老鄰居沒變,老屋子沒變,,他對山西菜的喜愛沒變,,對這座城市的愛依舊熱辣滾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