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今日聚焦

聚焦2024年山西省旅游發(fā)展大會:太原寶藏地 故居憶名人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閻軼潔 2024年07月17日 06:46

  在太原,,于城市的喧囂與繁華中,隱藏著一座座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文化底蘊的名人故居,。它們或復(fù)舊如新,,或歷經(jīng)風雨,,既有歷史曾經(jīng)的印記,,也有時代變遷的烙印,,宛若時光寶盒,,靜靜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傳承著名人的風采與智慧,。

    傅山故里文墨傳承

  中華傅山園處于太原市西北,坐落于尖草坪區(qū)西村,,是傅山先生的故里,。

  走進園區(qū),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石牌樓,,造型為三門,、四柱、七頂式,,正中石樓上刻有姚奠中先生題寫的“中華傅山園”五個遒勁有力的紅色大字,。牌樓高7.8米,寓意傅山享年78歲,。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體現(xiàn)了先生剛正不阿的人品,。

  穿過牌樓,,商業(yè)街的盡頭有一處精美的影壁,,為仿明式古建,墻體素灰抹面,,上繪有“崛圍攬勝圖”,。影壁背后與戲臺相連,與山門相對,,謂之明鏡臺,,為仿明卷棚式歇山頂古戲臺,是園內(nèi)文化的主要場所,,晉劇《傅山進京》曾在此演出,。從遠處看就像一頂轎子,寓意抬著傅山入園,,可見先生在故里享有極高待遇,。

  進入傅公祠山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融入中國古代八卦理念的狀元橋,、寓意傅山先生“其志彌堅,,介然如石”獨立精神的奇石“石道人”。隨即映入眼簾的,,是整個園區(qū)的主體標志性建筑真山堂和展示傅山先生生平事跡的洞庭院,。一路走去,可追隨傅山先生的足跡,,領(lǐng)略他在文學、藝術(shù),、醫(yī)學等各個領(lǐng)域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精神世界。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傅山先生雖早已遠去,但他留下的種種精神財富,,依然潤澤著一方水土一方人,。

  趙樹理舊居書香四溢

  “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的舊居位于太原市杏花嶺區(qū)南華門15號,四合院建筑,,青堂瓦舍,,磚木建筑,是一處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民居,。

  1965年初,,趙樹理全家老小住進此院,在這里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后幾年的時光,,直至1970年在西廂房臥室里去世,。西房,、東房分別是他和兒女們的住所及其寫作的書房,南房則是廚房與客房,。

  1998年山西省文物局批準在作家故居建立文物點,,2006年趙樹理誕辰100周年之際舊居修繕開放。院內(nèi)北墻的漢白玉上,,依次雕刻了彭德懷,、郭沫若、茅盾對趙樹理的親筆評價和評論文章,。

  東廂房為第一展廳,,通過歷史圖片組成“貧寒家家子、萍蹤異鄉(xiāng)人,,成名太行山,、脫穎《萬象樓》,情系《三里灣》,、遭厄《十里店》,,歲寒知松柏、清氣滿乾坤”4個主題,,收集了趙樹理一生創(chuàng)作的小說以及由小說所改編的影視,、繪畫插圖、版畫作品等內(nèi)容,。

  西廂房為第二展廳,,是趙樹理生前生活、寫作,、實物,、雕塑展,其中有趙樹理1949年在北京東單“三洋商行”購買的紅木寫字臺一套,。

  南廂房為第三展廳,,是趙樹理作品插圖展,主要展出著名畫家古元,、彥涵,、羅工柳、力群等為趙樹理作品插圖的原作,。

  趙樹理舊居,,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瓊故居名臣遺風

  王瓊出生于劉家堡村,,為明代重臣,,歷經(jīng)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曾任戶部、兵部,、吏部尚書,。因治理漕河、平定宸濠叛亂,、總制西北邊防有功,,和于謙、張居正并稱為明代“三重臣”,。2022年,,劉家堡村修復(fù)重建了王瓊故居,并于2023年1月17日開園,。

  村內(nèi)一條長路盡頭,,王瓊故里朱紅色的大門便映入眼簾,房梁正中匾額上“王瓊故居”四個金色大字端莊工整,。故居為兩進式明清風格四合院,,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王瓊故居和王氏宗祠等,。

  進入前院,,一尊王瓊塑像立于院子正中,周圍草木簇擁,。塑像身著長袍,,手捧書卷,目視前方,,神情莊嚴,,一身凜然正氣。塑像后的正堂檐下,,懸有五面牌匾,依次為“芝蘭競秀”“渾金璞玉”“品端金玉”“武德待詔”和“樞密增榮”,,王瓊府第也由此獲得“五面牌院”的別稱,。

  進入正堂,在仿制嘉靖皇帝御筆“方岳重寄”的牌匾下,,一身大紅官服,、手持笏板、腰系玉帶的王瓊畫像被供奉在堂中,。正堂門額上,,懸有一塊“干城第”門匾。“干城”本義為盾牌和城墻,,古時代指大將,。這塊匾額是清朝時期王瓊后人為緬懷先祖,稱頌其守護國家功績而制,。

  歲月無聲,,風雨滌蕩。王瓊故居內(nèi),,古道青石仿佛仍有這位明代重臣的腳步回響,。

  古縣城名宅底蘊濃厚

  明初所建之太原縣城,是太原市歷史文化街區(qū)之一,。城中除諸多古建筑以外,,還有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多位名人故居。

  楊二酉是清乾隆翰林,、名書法家,。退仕歸里后,先后參與晉祠移建文昌閣,、擴建文昌宮,、重修七賢祠等工程,其題寫匾額“水鏡臺”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太原縣城楊二酉宅院基本上保存完好,,院內(nèi)磚雕“綿世澤莫如積德,桭家聲還是讀書”,,是楊二酉本人所書,。

  此外,胡瀛的碧玉軒寓所,,有藏書萬余冊,,每冊首頁左下角印“碧玉山房”篆刻,該宅院后來轉(zhuǎn)手他人,,基本完好,;張友椿宅院除正房翻修為新樣式外,其余廂房,、門樓均為舊時建筑,,木刻門匾題“視履”二字;陳畏三舊居,,雖然年久未修,,房屋老舊,但建筑格局未變,。

  歲月逝去,,名人的風采和精神仍舊留存在他們曾經(jīng)居住的老宅之中。這些飽含歷史滄桑與人文情懷的名人故居,不僅是城市的文化瑰寶,,更是人們精神的寄托與前行的動力,。經(jīng)過歲月長河的洗禮,它們終將變成一顆顆閃爍著人文光芒的星辰,,散落在太原各處,,熠熠生輝。

  

(責編: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