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都有一種獨特的靈性,,每一片樹葉,、每一道紋理都有故事,。一座有古樹名木的城市,,也會因為這種靈性增添許多韻味,,太原就是這樣一座城市,。
據(jù)統(tǒng)計,,我市2022年最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結(jié)果顯示,,目前全市有古樹1368株,、名木9株,、后續(xù)古樹735株(指樹齡在80年到100年的樹木),共計2112株,,隸屬27科36屬41種,,樹齡在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60株。
在眾多歷史遺存中,,這些樹木作為唯一有生命的基礎(chǔ)設(shè)施,,雖然不能開口說話,但卻忠實記載著歷史的細(xì)節(jié),,詮釋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
隋槐周柏矜高古
走進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皇家園林晉祠,,圣母殿一側(cè),,屹立著一棵栽種于周代的柏樹。作為“活文物”的它,,是晉祠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歷經(jīng)3000余年依然郁郁蔥蔥,枝干蒼勁,。
“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睍x祠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跨越時代最久遠,、保存最為完整的唐宋祠廟式古典園林,除保存有數(shù)量豐富的古建筑,、彩塑,、碑刻、楹聯(lián)匾額等之外,,這里還保存有許多珍貴的古樹名木,,數(shù)量達到122株,包括側(cè)柏,、圓柏,、楸樹、油松,、銀杏,、國槐等14種。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樹就有29株,。
晉祠周柏樹高18米,樹圍5.6米,,向南傾斜,,恰臥于撐天柏之上,形似臥龍,,又稱“臥龍柏”,。它樹干粗壯,樹皮厚實,、皸裂,,猶如一身鱗甲。周柏不僅是晉祠3000年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晉祠3000年連綿不絕的庇護神,。宋代詩人歐陽修曾感嘆道:“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p>
晉祠隋槐有兩株,一株位于關(guān)帝廟院內(nèi),,種植于隋代,,樹齡1400年以上,是祠內(nèi)古槐中最古老且生長最繁茂的一株,。樹身高16.7米,,冠幅東西21米、南北19米,需要6個人才能合抱起來,。郁郁蒼蒼的古樹使大殿樓閣掩映在濃蔭疏影中,,靜水急流之間,景色異常優(yōu)美,。另一株隋槐位于智伯渠旁,、會仙橋東,,樹齡1400年以上,。樹干大而矮,樹圍3.38米,,主干直徑1.06米,,枝長約16.68米,葉亦繁茂,,上蔽日光,,下覆清泉。
除此之外,,圣母殿東南側(cè),,一株宋代種植的螺旋柏,因姿態(tài)奇特頗受游人青睞,;王瓊祠兩側(cè),,兩株500年樹齡的銀杏樹,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水鏡臺前的唐槐,,雖不是晉祠古槐中年代最久遠的,但卻是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樹綠蔭濃……
千百年來,古樹與古建交相輝映,,見證了晉祠的歷史變遷,,也印證著山西這塊土地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它們枝繁葉茂過,,也枯萎衰敗過,,風(fēng)吹、雨淋,、日曬,、雪裹,成就了它們棱角分明的鎧甲皮膚,,錘煉了它們挺拔不屈的昂揚身姿,。
虬柏蟠空秀奇絕
蟠龍松位于太原市天龍山圣壽寺門前,是天龍山八景之一。據(jù)寺內(nèi)石碑記載,,該樹栽植于北齊年間,。此松天然生成,靈秀奇絕,,早在明萬歷年間便有人以“老干孤標(biāo)香葉濃,,陰森盤踞緣蒙茸。天功蜿蜒多神異,,云雨空山叢化龍”,,描寫這著名的“天龍八景”之一“虬柏蟠空”的景象。
令人稱奇的是,,這株古松不像一般樹木向上生長,,而是奇特地水平生長,并向四周輻射,,遠看就像一朵綠云,,近看卻似一把巨傘,雖然身高不足3米,,樹徑60厘米,,主干也僅有1尺粗細(xì),但其樹冠的覆蓋面積卻有200多平方米,。人在樹下,,仿佛呆在一個寬大無比的天然涼棚內(nèi)。抬頭仰望,,只見層疊絞繞的枝干猶如龍臂龍爪,,盤旋穿插;猶如虬龍蟠空,,盤旋狂舞,,欲騰空而去。其形態(tài)之奇特,,舉世罕見,,堪稱“中華第一奇松”。太原自古被視為龍興之地,,蟠龍松所在的天龍山,,歷史上被認(rèn)為是太原城的龍脈所在。在龍城的龍脈之上生出這樣一株蟠龍松,,自然而然成為了龍城的象征,。歷史上,這座圣壽寺古廟,,幾經(jīng)戰(zhàn)火,,幾度興廢,,但是這株蟠龍松卻每次都能逢兇化吉,存活至今,,真是奇跡,。
走過歷史歲月,這株蟠龍松猶如一位雍容大度的千年長者,,佇立在圣壽寺前,,氣定神閑,從容不迫,,護佑著太原這方土地,,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令人贊嘆,,令人敬仰,。
槐香處處意未央
太原人對槐樹有著特殊的感情,,槐香處處,,是這座城市溫馨的名片之一。
這一方面在于太原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各種槐樹,,老樹參天,,小樹蒼翠。另一方面,,源于山西民間對古槐的樸素崇拜,,它常常被認(rèn)為是神靈所在之地。按此民間習(xí)俗,,古槐樹干上時常有紅布纏繞,,樹下不時還會供奉祭品。
位于萬柏林區(qū)王家莊村古槐公園的周槐,,樹齡已有2300年左右,,胸圍達7.5米。奇異的是,,其體內(nèi)又長出一株子樹,,胸圍竟也達到2.4米,故被稱為“母子槐”,。
唐名相狄仁杰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而狄母手植的古槐,歷經(jīng)1300多年風(fēng)雨滄桑至今仍新枝婆娑,、枝繁葉茂,。在太原市狄仁杰文化公園,當(dāng)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時,,該古槐從不同角度觀賞,呈現(xiàn)出丹鳳朝陽、鳳棲枝頭的景象,,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國內(nèi)許多著名古樹專家稱它為“古槐之最”。
說起赤橋村,,許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士為知己者死”的義士豫讓,相信很多人肯定不陌生,。這個典故就發(fā)生在太原市晉源區(qū)赤橋村,。赤橋村依山傍水,古樹參天,,至今仍生長著的古槐有13株,,千年以上者9株。
據(jù)統(tǒng)計,,太原市樹齡千年以上的古樹共有60株,,其中國槐數(shù)量超過二分之一,這也是國槐被定為太原市樹的原因之一,。
古樹因城而增色,,古城因樹而厚重。一圈圈年輪記錄著太原這座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城市的光陰,,凝結(jié)成了這座千年古城的獨家記憶,。歲月更替,人世滄桑,,未來它們?nèi)詫⑽∪淮A?,把今天的故事繼續(xù)“講”給后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