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綜合新聞

一棵榆樹的守望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林小靜 2024年04月25日 08:20

  一棵榆樹,,73年間,挺拔在華北大地的深山里,,默默守護著一位烈士,。只為某一天,能作為一個標志,,被烈士后人找到,。

  這棵樹,生長在太原市杏花嶺區(qū)野雞莊村,。烈士的名字,,叫馬振忠。

  1948年7月,,晉中戰(zhàn)役取得勝利,,解放大軍準備乘勝奪取太原,并于10月5日發(fā)起戰(zhàn)役,,經(jīng)過11天作戰(zhàn),,占領(lǐng)了武宿機場,突破了城南,、城北的首道防線,。同時,對東山守軍發(fā)起總攻,。

  東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與敵人經(jīng)過多番較量后,,11月12日,,解放軍控制了東山,4天后,,中央軍委命令部隊緩攻太原,,就地休整,。

  在參加太原總攻戰(zhàn)役的浩蕩隊伍中,有一位持河北口音的年輕戰(zhàn)士,,他入伍4年,,此時已是20兵團67軍200師599團的一名炮兵班長。這名戰(zhàn)士,,就是馬振忠。

  馬振忠所在的部隊抵達太原城外東山一帶的作戰(zhàn)地點后,,接到圍困臥虎山,、保障攻城部隊側(cè)翼安全的任務(wù)。4月20日,,太原總攻戰(zhàn)役打響,,敵我雙方交戰(zhàn)異常激烈。次日,,馬振忠的炮兵班,,擔負起在野雞莊村南側(cè)的山梁上為總攻部隊提供炮火支援的重任。

  在馬振忠的指揮下,,一枚枚炮彈準確地射向敵人陣地,。敵人惱羞成怒,向這道山梁發(fā)來多枚炮彈,,小小的山梁頃刻炮火包圍,。為了掩護總攻部隊,馬振忠沒有離開自己的炮位,,沉著冷靜地指揮身旁的戰(zhàn)士發(fā)射炮彈,,并用手中已經(jīng)磨得只剩一小截的紅色鉛筆頭,在紙上快速地計算著坐標,。

  此時,,敵人的一枚炮彈,自西向東,,又朝馬振忠和他的炮位射來,。炮彈在山梁上爆炸,激起漫天的火光,。在爆炸聲中,, 24歲的馬振忠倒在了心愛的大炮旁,也倒在了太原解放前的黎明中,。

  馬振忠犧牲后,,考慮到太原總攻戰(zhàn)役正打得吃緊,部隊決定將烈士就地安葬,??梢半u莊村到處都是溝溝坎坎,,漫山遍野的榆樹也都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烈士的遺體到底安葬在哪里,,才更便于將來尋找呢,?

  這時,野雞莊村地下工作者郝樹旺找到部隊,,說:“把烈士埋到我家的祖墳旁吧,。”就這樣,,在村民們的幫助下,,馬振忠的遺體被安葬在郝家的祖墳旁。3天后,,太原解放了,。

  馬振忠犧牲的時候,正是榆樹結(jié)籽的季節(jié),。盛夏,,一棵幼小的榆樹苗,悄然在墳旁長了出來,。一年又一年,,這棵榆樹迎著風、沐著雨,,從幼苗變成了小樹,。忽然有一天,一陣狂風暴雨襲來,,將這棵小樹吹倒在地,。村民們都以為它會夭折,可誰知沒多久,,從小樹的根部,,又長出了一根細細的枝干。

  小榆樹生命頑強,,歷經(jīng)雷雨,,越長越高,也越長越粗,,而烈士的墳頭卻因風雨侵蝕,,越來越小,也越來越矮,,最后成為一片平地,。如果沒有人提醒,誰也不知道那里曾埋葬著一位年輕的烈士。

  斗轉(zhuǎn)星移,,時光荏苒,。漸漸地,小榆樹成了老榆樹,。村中的長者在給晚輩講述那段硝煙滾滾的往事時,,也總會把“郝家祖墳旁埋著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說成“老榆樹下埋著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

  這棵榆樹也仿佛知道自己長在了一個特殊的位置,,它的根須仿佛觸摸到了烈士年輕的遺骸,,觸摸到了烈士胸腔中7顆冰涼的炮彈彈珠,觸摸到了烈士生前緊握在手中的那截紅色的鉛筆頭……

  所以,,它努力伸展枝干,,向著蒼穹,挺拔,、成長,只為成為一個標志,,讓烈士的后人找到這里,。

  2022年初春,在烈士倒下后的第73年,,他的后人在太原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的幫助下,,翻山越嶺找到了野雞莊村,在那棵守望了73年的老榆樹下,,找到了烈士的遺骸,。

  如今,距離馬振忠犧牲已經(jīng)整整過去了75年,,烈士的遺骸也遷往了烈士陵園,,而那棵老榆樹,依舊挺拔在那里,。它像一位滄桑的老人,,繼續(xù)守望著烈士長眠過的那片土地,因為英雄雖去,,但故事猶在,。

(責編: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