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博物館里過大年’已是中國人的新年俗,,真的是名副其實,?!?月14日下午1點多,,山西青銅博物館北門外又排起了長龍,,正排隊等候入館的太原市民陳華十分感慨。
位于太原的山西青銅博物館是中國首個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展出青銅器物多達2200余件,,內(nèi)容涵蓋從采礦、冶煉到鑄造的完備的生產(chǎn)體系和從青銅文明的發(fā)生,、發(fā)展,、繁榮到轉變的各個階段。
春節(jié)是闔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的喜慶時刻,,但對于博物館的講解員來說,更多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
“大家好,,我是青銅博物館講解員文慧”,簡短的開場白后,,別好擴音器,,文慧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見她帶著觀眾行走在每一件文物前,,清晰的吐字,、流利的講解,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完美呈現(xiàn),。
講解中,,時不時有游客提出問題,她也總能對答如流,。
第一場講解結束之后,,稍事休息,文慧開始準備今年春節(jié)專門推出的特展“此湘有禮——湖南商周青銅藝術展”的講解,。
“我在博物館工作已經(jīng)有三年了,,幾乎沒有過完整的假期。因為游客都是在節(jié)假日特別是春節(jié)的時候才有空到博物館來,,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提供講解服務,。”
博物館的藏品背后有著豐富的文化和耐人尋味的典故,,這需要講解員讓文物“活”起來,。
像“自拍桿”的策柄、當作“冰箱”使用的鑒,、有著現(xiàn)代“蒸鍋”用途的虎形灶……在每一場參觀講解中,,文慧都要根據(jù)游客不同身份、年齡,、社會閱歷和地域特點分類,、分重點,用不同語言風格講解。
“春節(jié)期間接待的游客都會比平常多,,一場講解大概需要一個小時,,而且解說詞并非千篇一律,要融入自己對文物的理解,,做到因人施講,。要確保自己的講解能讓每一位游客都聽得見、聽得懂,、聽得舒服,。”
2020年,,帶著對歷史文化的熱愛,,文慧成功考入山西青銅博物館成為了一名講解員。
“文史知識欠缺”“表達能力不強”“不適應社交場合”,,文慧反復用這幾句話描述曾經(jīng)的自己,。但當她第一次站在展區(qū),面對游客的那一刻,,就是她自我改變的開始,。
“第一次講解緊張到出汗,神奇的是自此之后,,這種緊張感就消失了?,F(xiàn)在,,我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從容大方?!蔽幕壅f,,當她看到參觀者臉上疑云不再、豁然開朗的表情時,,心中更多了幾分自信,。
通過講解,游客們知道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對青銅文化的發(fā)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謝講解員放棄了春節(jié)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為我們進行講解,,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山西的歷史文化,享受了一份文化大餐,?!北本┯慰屯跛己Uf。
除了講解外,,她們平常還要完成各類主題展覽講解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文化背景講解工作,,一天講解結束,,唇干舌燥、腳跟磨紅是常有的事,。青銅博物館宣傳處任曉晶告訴記者:“雖然辛苦,,但大家都很熱愛這份工作,能夠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驕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