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光明日報》“教科文新聞”版在頭條位置以《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見證太原千年文脈傳承》為題,,報道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開館,,稱“一座晉陽城,半部中國史”,。
報道介紹,,宋太宗趙光義一把火讓晉陽城不復存在,但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遺存埋藏豐富,,在中國都城遺址中獨具特色。2001年,,晉陽古城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晉陽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獲得立項,,是全國100個大遺址展示項目之一,。
時隔多年,位于遺址南側(cè)奉宣街大夏門內(nèi),,以展示晉陽城歷史文化為核心內(nèi)容,,集文物考古、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文旅功能于一體的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終于正式落成,。核心展區(qū)序廳以城門為造型,寓意著穿越時空,、探尋城市文明之源,。展線設計上,以時間軸為節(jié)點,,分肇建晉陽,、名都并州、霸府別都,、盛唐北都,、錦繡太原五個單元,展示了晉陽古城從誕生之初到成為軍事重鎮(zhèn)的歷史進程,,再到晉陽古城的考古歷程及晉陽古城遺址在科學保護與發(fā)展下的壯美前景,。
報道稱,把考古現(xiàn)場“搬”進展廳,,是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最為別致的設計,。在這個全新的展館里,觀眾可跟隨考古工作者去探尋,、發(fā)掘,,能夠直觀地感受并思考考古工作的內(nèi)涵。兩個展廳之間的過道上是兩面夯土層,,一側(cè)光著膀子的“匠人”背著磚瓦,、泥土,正在用心堆砌著城池,;另一側(cè)則是蹲在一個個“四方格”里的考古人,,他們拿著小刮鏟在“尋寶”。中間的過道,,似乎就是橫跨古今的橋梁,。古今對望,能讓人們明白,,正是因為考古我們有了觸摸歷史的機會,。
“深埋于地下1000余年的晉陽古城,在歲月的侵蝕中靜靜訴說著錦繡太原的前世崢嶸,,發(fā)掘好、保護好,、整理好,、闡釋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歷史信息,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碧形奈锞贮h組書記,、局長劉玉偉表示,下一步太原將立足晉陽古城遺址,,抓緊建設,、完善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挖掘研究闡釋歷史信息,、發(fā)展理念,、精神品格和賦予的時代價值,講好晉陽故事,、三晉故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