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旅游

古人旅游需要買票嗎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李開周 2023年12月11日 09:43

  咱們現(xiàn)代人出去旅游,進某個景點,,大多需要買票。那么古人呢,?古代書生壯游天下,,飽覽河山,需不需要買門票呢,?我們可以跟隨一位山西古人的腳步,,感受一下古代的景區(qū)和門票。

  這位古人就是清朝名臣孫嘉淦,,他是山西興縣人,在乾隆年間當過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湖廣總督,,還做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學士,,在京城是部院大臣,,在地方是封疆大吏,,地地道道的高官,。但下面要說的故事發(fā)生在康熙年間,,那時候孫嘉淦還很年輕,還在翰林院當庶吉士,,相當于實習生,。

  在翰林院做實習生不久,,孫嘉淦的母親過世了,他辭去官職,,丁憂守孝,。守孝期間,妻子又不幸病逝,,兒子也不幸夭折,他悲痛之余,,百無聊賴,,便計劃通過旅游來化解痛苦。用《詩經(jīng)·邶風》里的話說:“駕言出游,,以寫我憂,?!瘪{上馬車去旅游,,以便傾瀉(“寫”通“瀉”)我憂愁。

  康熙六十年,,即公元1721年,,農(nóng)歷二月十四,,孫嘉淦與一位科舉落榜的朋友結伴,,離開北京,,向南進發(fā)。他們過盧溝橋,,過琉璃河,,過白溝、雄安,、任丘,,從河北入山東,,經(jīng)過德州,,抵達泰安,。

  到了泰安,,當然要爬泰山,孫嘉淦的目標是山頂,,可是爬到半山腰,,就被人攔住了。阻攔者說:“不可,,山頂有娘娘廟,,領官票而后得入?!?孫嘉淦《南游記》,以下凡未標明出處的,,皆出于此)你們不能再爬了,,山頂有娘娘廟(即碧霞元君祠),得買票才能上去,。孫嘉淦問買票得多少錢,,回答是“票銀人二錢”,每人2錢銀子,。

  2錢銀子是多少呢?10錢為1兩,,清朝1兩銀子的標準重量為37克,,所以1錢有3.7克,2錢即7.4克,。按今天現(xiàn)貨白銀每克5.8元估算,,7.4克還不到50元,并不算貴,。

  然而我們不能這么換算,因為白銀價格浮動極大,,古代白銀的純度也較低,,最標準的“紋銀”才含93%的純銀,當時7.4克白銀跟今天7.4克白銀的真實價值是不能畫等號的,。

  那該怎么換算呢,?得看當時白銀的購買力以及平民階層的收入水平。查《康熙實錄》,,康熙六十年九月,新米市價為每石紋銀16錢,。清朝1石的標準容積為60公升,,大約裝米80公斤,。16錢銀子能買80公斤大米,那么1錢銀子能買5公斤,,2錢銀子能買10公斤,。孫嘉淦去碧霞元君祠,,每張門票的代價相當于10公斤大米,,折合人民幣仍舊是幾十元的樣子,。

  再看收入水平??滴跄觊g,,京杭運河北段要清理淤泥,通州官員雇民工做這項工作,,給每個民工每月發(fā)放1兩,,即10錢。與此同時,,昌平官員統(tǒng)計賦稅,,每畝耕地每年繳納田賦2錢銀子,,成年男子每年繳納人頭稅2.8錢銀子(以上數(shù)據(jù)均出自康熙年間修訂的《順天府田賦考》),。也就是說,孫嘉淦去泰山買一張碧霞元君祠的門票,,相當于通州民工6天的收入,,相當于昌平農(nóng)民每畝地的田賦,相當于成年男丁大半個人的人頭稅,。這么一比較,,泰山碧霞元君祠要的門票實在很貴。

  孫嘉淦最后買票沒有呢,?買了,,而且買了兩張,,跟那位科舉落榜陪同出游的朋友一人一張。但是他們的旅游體驗卻很差,,因為買票之后仍舊不能往上爬,,賣票的人說,,今天買票,明天才能登頂,。次日凌晨,,孫嘉淦與同伴再次爬泰山,千辛萬苦登頂成功,,已經(jīng)是晚上,遠遠望去,,山頂上繁星點點,,可是走近了瞧,“男女數(shù)千,,宿止道旁,,燃炬以丐錢?!本故菐浊蜇ご蛑鸢褦r路要錢。孫嘉淦感慨人心不古,,同時也抱怨當?shù)毓賳T沒能盡到職責,,搞得這么多百姓乞討度日。

  究竟有沒有給乞丐錢,,孫嘉淦沒有記載,,只說他終于走進碧霞元君祠,“正殿五間,,而三門皆有銅柵,,門內金錢積深二三尺,,堂上有三銅牌,,明末大珰所鑄,,余無可觀,束廡廊下,,石柱中斷,。”僅有5間大殿,,其中3間被銅柵欄圍著,,隔著柵欄可以看見香客投入的銅錢,堆積厚度將近1米,正堂可以進去,,豎著3枚銅牌,,由明朝末年太監(jiān)鑄造,,其余沒什么可看的,,門廊下的石柱也斷了,,無人修理,。

  從泰山下來,孫嘉淦又去曲阜參拜孔廟,,然后離開山東,先后進入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再轉回湖南,,北上湖北、河南,、河北,,年底回到山西老家。這趟出游歷時大半年,,經(jīng)過9個省份,,游覽的名勝除了泰山碧霞元君祠,,還有曲阜孔廟,、淮安韓信祠、揚州隋煬帝行宮遺址,、鎮(zhèn)江金山寺,、蘇州虎丘,、杭州西湖、杭州岳飛廟,、杭州靈隱寺,、紹興鑒湖,、富陽嚴子陵祠,、南昌滕王閣,、衡山南岳廟,、全州光孝寺、桂林漓江,、長沙道鄉(xiāng)臺,、赤壁祭風臺,、武漢黃鶴樓,、遂平嵖岈山、禹州大禹祠,、登封少林寺,、登封中岳廟、豫北王屋山,、易縣黃金臺,、涿州軒轅臺……孫嘉淦將此番行程寫成長篇游記《南游記》,,但他對絕大多數(shù)景點的描寫都非常簡略,,沒有再提那些景點要不要門票。

  按常理推想,,無論是對公共景區(qū)擁有管轄權的地方官府,還是對私家園林擁有運營權的富商大賈,,都有可能出售門票。之所以這樣做,,既是為了增加收入,也是為了篩選游客,。特別是那些聞名遐邇又空間逼仄的景點,,假如人人都能免費進入,,那么每個人都將沒有立足之地,。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揚州畫舫錄》就提到,揚州一位周姓富翁建成一座園林,,占地僅有幾畝,但布局精巧,,風景優(yōu)美,,慕名來訪者眾多,,那周姓富翁就印制了一批長3寸、寬2寸的“園票”,,讓看園子的仆人出售給訪客,不買票就不能進,。

  古代有沒有不要門票,、人人能進的景點,?肯定有。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粵西游日記》中就說過,,廣西柳州的柳宗元祠堂不要門票,祠堂里的小潭“羅池”頗負盛名,,他興致勃勃地前去觀賞,結果非常失望——傳說中清澈見底的羅池竟然變成淤塞的泥塘,,塘底堆滿磚石,,塘面漂著垃圾,,蒼蠅繞著垃圾“嗡嗡”飛舞,,黑壓壓的蚊蟲鋪天蓋地,。好好的景點怎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就是因為當?shù)毓俑粌H不收門票,,還強迫附近的百姓免費接待前來游覽的過路官員,,讓百姓們輪流值班,牽馬抬轎,,搞得大伙苦不堪言。老百姓沒辦法,,就把怨氣撒在風景的頭上,,偷偷往羅池里扔石頭、丟垃圾,,讓它不再有吸引力,。

  門票始于何時?如今很難考證,。按《東京夢華錄》第七卷記載,,北宋京城開封西郊的人工湖金明池平常用來訓練水軍,,每年農(nóng)歷三月會對外開放,人人可以游覽,,但如果要在那里釣魚,,“必于池苑所買牌子”,,必須去金明池管理處買一張票。宋人筆記《麈史》則記載北宋洛陽的風俗習慣:每年春天,,各私家園林對外開放,,游客不管去哪一座園林參觀,照例都要給看園子的管家一筆“茶湯錢”,,也就是小費,。管家收了小費,,不能全裝進自己腰包,,照例要拿出一半交給主人,。本質上講,這筆小費就相當于門票,,但具體數(shù)額可能是不固定的,,游客大方就多給一些,小氣就少給一些,。

  《麈史》還記載,,司馬光在洛陽有一座小型園林叫“獨樂園”,每年春天也對外開放,,游客也會向他的管家支付小費,。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春天,司馬光的管家看守獨樂園,,總共得到20貫小費,將其中10貫上交,,司馬光高風亮節(jié),,一分錢都不要。他的管家同樣高風亮節(jié),,用那10貫錢給司馬光蓋了座亭子,。10貫錢能蓋一座亭子,說明不是一筆小錢,,而司馬光獨樂園開放一個春天就能收入20貫錢,說明門票收入不算低。

  如果說宋朝的一些景區(qū)已經(jīng)開始要門票,,那么宋朝以前呢,?按乾隆年間成書的大型地方志匯編《江南通志》記載,五代十國的后晉時期氣溫驟降,,太湖封凍,,湖邊出現(xiàn)一座冰山,當?shù)鼐用癖銓⑦@座冰山拖到岸上,,用葦席圍起來,,誰想進去參觀,,必須拿出錢來,。您看,,這也算是門票,,不正規(guī)甚至不合法的門票,。

(責編:張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