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健康頻道

健康科普|三伏天的飲食養(yǎng)生建議

來源:科普中國 2023年07月11日 09:48

  俗話說,,最熱不過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并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人們常說的“苦夏”就在此時。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三伏天的飲食養(yǎng)生,。

  1.多吃苦味食品

  中醫(yī)認為,苦味入心,,苦味蔬菜能清心去火,。夏季多吃蓮子心、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利于養(yǎng)心,。另外,心主血脈,心主神志,,紅色入心,,還應(yīng)將紅色食品如紅豆、西瓜,、西紅柿等食物列入夏季食譜,,能起到養(yǎng)心調(diào)神的作用??傊?,夏季飲食的總體原則是少油膩、少辛辣,、清淡飲食,。

  2.“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

  所謂“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伏天吃伏羊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入伏喝羊肉湯是以食為療的一大創(chuàng)舉,。羊經(jīng)過冬春兩季的滋養(yǎng),,膘肥肉嫩,其肉燉出的湯味醇,、膻味小,。夏日濕熱,人們食欲減退,,在此時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湯,,可使人胃口大開,增強食欲,。食后人的全身上下大汗淋漓,,渾身毛孔通透,五臟六腑的濕熱,、寒氣,、毒素隨著汗液排出體外,身體內(nèi)的“垃圾”能得到很好的清除,。三伏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外面的陽氣也在進入身體,使經(jīng)脈暢通,,體內(nèi)各系統(tǒng)能良好循環(huán),,身體就會健康。羊肉本身就有滋補作用,,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補品補虛健體,,能提高人在高溫天氣下的抗病能力,。

  3.“頭伏餃子二伏面”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民間傳統(tǒng)的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nèi)的各種毒素。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伏日吃面的習俗至少在三國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東晉史家孫盛撰《魏氏春秋》說:“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

  4.三伏天祛濕健脾食療方

  (1)扁豆薏米瘦肉湯

  材料及制作:適量瘦肉與蜜棗,、赤小豆、薏米,、扁豆,、葛根、玉竹,、陳皮放入煲內(nèi),加適量水煲約兩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扁豆是祛濕功能較強的食材,常飲此湯可健脾祛濕,。

  (2)砂仁薏米山藥粥

  材料及制作:砂仁,、薏米、山藥加少許大米,,煲粥食用,。

  功效:中醫(yī)認為,常吃山藥粥,,健脾胃而水濕漸化,,其祛濕的功效不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蝦蟹等海鮮也會助長濕氣,不如用鯉魚,、鯽魚這類有祛濕功效的水產(chǎn)替代,。

  (3)健脾糕

  材料:山藥250克,蓮子、芡實各120克,,粳米粉,、糯米粉適量。

  制作:山藥,、蓮子,、芡實共研細粉,與粳米粉,、糯米粉一起拌勻,,加清水揉成面團,制成糕狀,。蒸熟后撒上白糖當作糕點吃,。

  功效:連續(xù)服用對健脾大有裨益。適用于脾虛,、腹瀉的老年人,、兒童以及上班一族長期食用。

  (4)山藥芡實蓮子粥

  材料:粳米50克,、芡實50克,、山藥50克,蓮子少許,。

  制作:將以上材料加水適量,,煮成粥,加少許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調(diào)理脾胃,,同時可改善失眠。

(責編: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