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盲盒消費、智能客服、跨境網購,、新能源汽車……近日,從國家到省,、市各級消協(xié)組織盤點一年的消費投訴分析發(fā)現(xiàn),,伴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新產品的出現(xiàn),,消費維權形勢也出現(xiàn)較大變化。那么,,如何在新的一年里避開“坑”繞開“溝”,,就成了很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為此,,記者走訪了市消協(xié)有關人士,,借典型案例提醒廣大消費者做到“心明眼亮”。
近幾年,,最火的銷售方式無疑是直播帶貨,,但因主播行業(yè)進入門檻低、帶貨方式多樣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最常見的就是商品貨不對板,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比如有消費者反映,在網購平臺觀看直播時,,點擊鏈接跳轉至網店購入的女包,,無論外觀還是五金件,都與直播展示的商品有明顯差別,,后經品牌實體專柜人員鑒定為假貨,。然而,商家拒不承認售假且態(tài)度強硬,,后經消協(xié)幾番協(xié)商才退還了貨款,。
盲盒也是這兩年的爆款消費模式,小到孩子的玩偶,、文具,,大到出行的機票、旅游目的地,,萬物皆可“盲”,。然而投訴顯示,盲盒消費也有諸多盲點,,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盲盒銷售臨期商品和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利用盲盒誘導消費。比如有消費者投訴,,花99元網購的盲盒,,其中的布娃娃有明顯質量問題;孩子盲盒購買的飲料,,竟已過期兩年有余,,但商家卻以“盲盒商品隨機確定,已事先告知”為由拒絕更換,,這明顯有悖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后經消協(xié)調解才得以解決,。
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出境游大幅減少,跨境網購成為購買國外商品的主要渠道,。但投訴顯示,,跨境采購除了存在質量問題、假冒問題,、售后服務問題等“通病”外,,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如物流時間過長問題,,有消費者在跨境網購平臺購買了化妝品,,受疫情影響用時4個多月才收到貨物,這時部分產品已過期,。后經調解,,由物流公司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2021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不斷增加,,其相關投訴顯著增長,主要包括車輛安全問題,、電池質量問題,、續(xù)航縮水問題以及運行數(shù)據(jù)的存儲和提供問題等。如有消費者投訴,,其電動汽車在充電時發(fā)生自燃,,認為是車輛本身存在質量問題。經消協(xié)調解,,4S店不僅退還了車款,,還對車內燒毀的物品和誤工予以補償,。投訴更多的是續(xù)航問題,有消費者稱所買的新能源汽車宣傳充一次電能跑510公里,,但消費者實測只有300公里,。后經調解,經營者為消費者更換了電池,。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公司上線智能客服,在帶來服務“標準化”的同時,,卻也引起了一些新的消費糾紛,。如有消費者網購兩桶食用油卻只收到一桶,,遂聯(lián)系客服并上傳照片要求補發(fā),,可將近一個月時間智能客服始終不能解決問題,而人工客服又一直難以接通,。消協(xié)介入后,,店方才了解了情況,安排補發(fā)并電話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