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保障少年兒童的基本權益和福利是全社會的責任,。
回望近年來我市兒童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可以欣慰地看到,民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相關決策部署,,把握職能定位,,聚焦薄弱環(huán)節(jié),,推動重點工作,解決難點問題,,兒童福利事業(yè)發(fā)展得有力度,,更有溫度。成績顯示: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下達孤兒保障經費3900余萬元,,困境兒童實現應保盡保,,投資2.4億元建成的市兒童福利院保障條件達到全國一流。
兒童福利保障水平穩(wěn)步提升
市政府先后出臺一系列文件,,加強兒童福利保障政策頂層設計,,形成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合力。市民政局在兒童福利保障領域不斷完善有關政策和機制,,合理調整保障標準,,努力提升保障水平,及時擴大完善保障體系,,應用互聯網為全市受保障兒童建立信息檔案,,加強信息比對和數據共享,做到兒童福利保障動態(tài)管理,、應保盡保,。
隨著政府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兒童福利工作格局日益完善,,源源不斷的溫暖和關心送到了更多有需要的少年兒童身邊。市,、縣兩級的未保工作委員會均由政府主要負責人掛帥統(tǒng)籌工作,;鄉(xiāng)、村全面建立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隊伍,,在全市形成了政策有人宣傳、信息有人排查,、突發(fā)狀況有人報告,、困境兒童有人關愛的良好態(tài)勢。
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市集中供養(yǎng)孤兒養(yǎng)育標準從每人每月1000元調整到1500元,,社會散居孤兒從每人每月700元調整到1000元,養(yǎng)育標準實現較大幅度的提升,。
2020年1月1日,,我市全面建立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保障制度,這項制度將事實無人照護的兒童也納入保障體系,填補了我市兒童福利制度的一項空白,,提升了社會救助覆蓋面,。經過市、縣,、鄉(xiāng),、村全面排查,298名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獲得每人每月1000元的救助,。截至目前,,累計發(fā)放保障金230余萬元。
兒童關愛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隨著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新概念提出,,傳統(tǒng)兒童福利工作的外延大大拓寬。市民政局聚焦兒童現實需要,,凝聚部門合力,,為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切實的關愛和保障。
據了解,,我市現有生活困境兒童5201人,、自身困境2463人、監(jiān)護困境兒童837人,,已全部納入城鄉(xiāng)低保救助體系,、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體系、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保障體系中,,實現了全面保障,。
相關部門聯合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jiān)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全面落實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制度,留守兒童信息全部錄入民政部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網,,實現一人一檔,、動態(tài)管理、風險評估,、分類保障,。
11月19日,太原未成年人保護LOGO和吉祥物正式在公眾面前亮相,,為全市未成年人代言、發(fā)聲,、護航,。為了給未成年人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無憂、快樂周全、免遭傷害的成長環(huán)境,, 2021年,,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變更為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將關愛保護觸角由流浪未成年人向全社會所有未成年人延伸覆蓋,。
在新改建的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靚麗的墻繪、貼心的防撞泡沫板打造出了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工作人員介紹,,保護中心在為受助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基礎上,還編寫了專門教材,,聯絡社會力量和志愿服務,,為適學兒童開展集學習教育、心理輔導和行為干預于一體的“替代教育”,,同時進行必要的勞動技能培訓,、行為規(guī)范輔導。中心工作人員還深入學校,、社區(qū),、單位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宣傳活動100余場,努力提升全社會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識,。
兒童福利機構管理更加規(guī)范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兒童福利機構服務不再僅限于吃飽穿暖這些最基本生活需求。享受同等教育水平,、得到有效醫(yī)療康復,、感受正常家庭溫暖,融入社會自食其力……面對現代社會環(huán)境給兒童福利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市民政局積極推動兒童福利機構規(guī)范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兒童福利機構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新建的太原市兒童福利院,,占地面積81畝,設有床位1000張,。為了讓這里的孩子最終能夠回歸社會,,福利院不斷創(chuàng)新養(yǎng)育模式,為孤殘兒童提供“養(yǎng),、治,、教、康,、安”全方位的救助,。
在福利院大門口,,一眼便能看到標識醒目的“嬰兒安全屋”。安全屋內嬰兒床,、恒溫箱,、空調紅外線延遲報警裝置等設施一應俱全,有效保護了棄嬰的生存權和人格尊嚴,。據了解,,安全屋自2013年運行以來,接收的410名棄嬰未發(fā)生一例意外死亡,。
任福龍夫婦是福利院的一對“臨時父母”,。為了讓有機會寄養(yǎng)的孩子提前適應家庭生活,福利院設立居家養(yǎng)育模式,,招募“臨時父母”和孩子們組成“模擬家庭”共同生活,。福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家庭寄養(yǎng),、社區(qū)居家養(yǎng)育、小家庭養(yǎng)育的孩子占到福利院兒童總數的67%,,孩子們都很依戀這種“自由且有愛”的家庭氛圍,。
開辦在福利院內的太原孤殘兒童特殊教育學校,為那些無法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嚴重殘疾兒童圓了上學夢,。學校共有16個班,,目前有170余名在校學生和180余名送教上門學生,設有學前早期康復干預,、九年義務教育及職業(yè)教育一套完整特殊教育體系,,“這些兒童同樣有受教育的權利,要給他們一個順利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負責人介紹,。
福利院的康復科里,,黨世英正在為一名腦癱孤殘兒童做康復按摩。這個患有痙攣型腦癱的孩子雖然行動不便,,但是自小喜歡繪畫,,福利院特意在康復科的墻上為他開了一個小型畫展?!拔覀兊墓ぷ鞑粌H是養(yǎng)育孤兒,,而且是要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能回歸社會的獨立的人?!睋私?,這里是國家民政部認定的“明天計劃腦癱兒童術后康復訓練示范基地”,,自2008年以來,,先后為500余名兒童進行康復治療,,那些原以為一生不能走路的腦癱兒童,在康復師的悉心照料之下出現奇跡,。
依托“明天計劃”,,福利院從2014年起累計為院內890名具有手術適應癥的殘疾孤兒實施手術矯治和康復,有379名殘疾孤兒康復后被收養(yǎng),。
讓孩子們回歸家庭,,是最健康的回歸社會的形式。市兒童福利院嚴格按照依法依規(guī)的收養(yǎng)手續(xù)為福利院的孩子們選擇健康家庭環(huán)境,,搭建回歸社會的第一個平臺,,自2004年以來,共有948名孩子回歸家庭得到永久性安置,。
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關愛事業(yè)
推進兒童福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離不開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市民政局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精準幫扶”,,引領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專業(yè)性和影響力的兒童服務類項目示范品牌,,在全社會形成家庭、政府,、社會三位一體的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合力,。
“太原音樂廣播·小桔燈公益聯盟”為困境留守兒童送去了主持人、美術等公益教育資源,;迎澤區(qū)青少年項目社工為轄區(qū)的青少年組織各類活動,,提高面對困境的抗逆力;陽曲縣“七色花兒童之家”困境兒童提供生活,、心理方面的幫助,,累計整合物資20余萬元。截至目前,,市社工服務中心共聯合志愿者2600余人次,,累計為我市困境留守兒童提供志愿服務5000余小時;“星辰計劃”項目在小店區(qū),、迎澤區(qū),、萬柏林區(qū)、晉源區(qū),、清徐縣,、陽曲縣等地先后建立6個社工示范服務點,為困境兒童和家庭開展心理評估測評,、個案一對一服務,、探訪慰問等千余人次……
源源不盡的愛心和責任,,等待在未來的路上,呵護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短評
角落的花朵更需要關愛
困境兒童是3億多“未來”和“希望”中絕不能被忽視的群體,。這些生長在角落的花朵,享有同樣的權益和尊嚴,,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關愛,。
近年來,民政部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總體要求,,積極拓展兒童福利保障外延,,為這項事業(yè)增添了許多溫暖的細節(jié):“臨時父母”為孤兒營造的家庭氛圍,腦癱患兒被呵護的繪畫夢想,,為孤殘兒童開辦的特殊教育,,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到促進困難兒童身心健康的行列之中……
兒童福利事業(yè)不僅僅需要生活上的兜底保障。讓困難兒童能和同齡人一樣,,健康成長,、回歸社會,共享盛世榮光,,才是這項事業(yè)最有溫度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