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針一線跟非遺傳承人學織黎錦,手把手學原始制陶、銀飾,、刺繡和扎染等黎族苗族千年手工技藝……12月6日,參加“全域動情悠游陵水”的全國各地50家重點網(wǎng)絡媒體記者,、編輯走進陵水椰田古寨景區(qū),近距離體驗黎苗風情,了解黎苗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脈絡。
“都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別看我們椰田古寨景區(qū)不是很大,但海南黎族苗族文化元素隨處可見,?!绷晁锕耪笨偨?jīng)理吳震站在景區(qū)獨特黎族苗族風格的景區(qū)大門前這一說,,頓時激起記者,、編輯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都說文化沒有國界,“摩登”,、“咪恭”這是黎族語言和苗族語言“你好”的讀音,,雖然記者編輯讀起來不是很標準,但一下子拉近大家的距離,,玩起來也無拘無束,。
過寨門處,非遺傳承人設下竹竿,,唱歌攔路,。用一首誕生于黎族村寨,海南方言演唱的民歌《久久不見久久見》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斑@歡迎儀式太特別了”,剛進門,,記者編輯就領略到別具一格的黎族文化,。
剛走進景區(qū),記者編輯們的目光便被正聚精會神織黎錦的非遺傳承人指尖和織線相互交錯嫻熟的手法所吸引,。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拍下一幅幅動感的照片?!鞍⑵?,我來試試,也當回黃道婆,?!睅准颐襟w的女記者走到黎錦傳承人身邊,雙手左右上下翻騰學起來,。盡管空手學起來有點像模像樣,,但當她接過傳承人正織的黎錦時,卻不知所措了,?!翱椑C黎錦是一個艱辛且漫長過程,要長時間席地而坐,,手腳并用,,把棉線編織成錦,且每件黎錦的圖案花紋都不一樣,,一件成品的黎錦要耗時三個月以上,。這不單單是一件黎錦,,更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甭爡钦鹨徽f,,記者編輯被黎錦深厚的文化所驚嘆。
作為海南島原住民的黎族服飾組成,,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有著長達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正因為傳統(tǒng)手藝人的堅持與智慧,,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才得以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看到黎錦文化璀璨的一面。
在藤編體驗區(qū),,記者編輯們參觀了非遺傳承人手做的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迫不及待想要動手體驗黎族藤編技藝?!皩τ诶杳鐐鹘y(tǒng)非遺文化,,最好的保護和傳承就是帶走它,將其宣傳到全國范圍,,讓更多人參與到這種傳承創(chuàng)新工作中來,。”吳震說,。
非遺文化鉆木取火區(qū)域,,記者編輯們對鉆木取火工藝體驗躍躍欲試。兩名記者蹲下身,,拉扯著一根中間打結著木棍的繩索,,開始一拉一松體驗鉆木取火工藝……親身體驗過鉆木取火,記者編輯們對黎苗文化刷新了認識,。

“咦,,那是什么樂器?這么清脆獨特?”循著聲音,記者編輯走近一看,,看到非遺傳承人正吹奏和彈奏著鼻簫,、椰胡和木琴等之前從未見過的樂器。得知這個樂器是用竹子制成的富有黎族特色的邊棱氣鳴樂器,,和其他用嘴吹奏的簫不一樣的鼻簫后,,網(wǎng)媒記者編輯紛紛體驗鼻簫這一神奇的樂器。
“椰田古寨景區(qū)從建園初期就保留下椰田村40多畝的原生態(tài)椰子林,,穿梭椰林可看見心靈手巧的黎族苗族人家,。”據(jù)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海南黎族苗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手工藝,,景區(qū)創(chuàng)立了椰田手工坊文創(chuàng)品牌,。目前椰田手工坊制銀師傅已多達60人,配備的大師工作室45間,,陳列的銀制產(chǎn)品有18大類,,3000多種樣式。以銀飾品為主要媒介,,將海南本土的黎苗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

據(jù)了解,,椰田古寨景區(qū)現(xiàn)有陵水黎族藤竹編技藝,、陵水賽方言長調、黎族紡染織繡技藝,、陵水酸粉烹制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項目。其中黎族織錦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被譽為中國紡織和原始制陶的“活化石”,。此外,景區(qū)還有民族風情,、民族美食,、非遺手工文化區(qū)、黎苗手工集市其他主題區(qū),,開展以非遺文化技藝為主題的活動,,讓更多游客沉浸式參與其中,近距離體驗黎苗文化,,豐富陵水全域旅游業(yè)態(tài),。
主辦單位:海南日報報業(yè)集團
承辦單位: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南國都市報
協(xié)辦單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中共三亞市吉陽區(qū)委宣傳部、中共三亞市崖州區(qū)委宣傳部,、陵水黎族自治縣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
特別支持:海南雅布倫投資有限公司、海南神玉島旅游區(qū),、海南分界洲島旅游區(qū),、南灣猴島生態(tài)旅游區(qū)、海南富力海洋歡樂世界,、海南陵水椰田古寨景區(qū),、清水灣旅游區(qū)、海南大茅遠洋生態(tài)村,、海南海汽運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