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清徐縣徐溝鎮(zhèn)清德鋪村,3000畝紅薯長勢喜人,,蔥茂翠綠的葉子下,體態(tài)飽滿,、顏色鮮亮的紅薯鋪排整齊,,帶著幸福笑容的人們奔波于田間地頭忙碌地采收。土堆下的紅薯被一窩窩地刨出來,大的一窩兒有六七個,,有紅瓤的,、有黃白瓤的。
“我們現(xiàn)在除了原有的‘太原紅’,,又種植了‘西瓜紅’‘燕薯25號’等新品種,,紅薯從原平均畝產(chǎn)3000斤,提高到今年的平均畝產(chǎn)5000斤,,最高畝產(chǎn)8000斤,。”黨支部書記賈晉斌,,是土生土長的清德鋪人,。2018年,為了給大家謀條致富路,,他建設紅薯種植基地,,帶動大家學習科學種植方法,改變傳統(tǒng)種植模式,。村“兩委”以身作則,,帶頭試種新品種,最終摸索出適合本地種植的紅薯品種,。品種選對了,,紅薯的質(zhì)量和產(chǎn)量不斷提高。
解決了產(chǎn)量問題,,就要考慮銷路了,。為宣傳清德鋪紅薯,賈晉斌親自當起了紅薯“代言人”,。他有事沒事就往地里跑,,拿起手機拍照片、錄視頻,,上傳網(wǎng)絡平臺,。在他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當起了“網(wǎng)紅”,,為自家紅薯代言,。平時勞作中,大家得空就拍個微視頻,,發(fā)個抖音,,搞個快手,通過網(wǎng)絡讓更多的人關注清德鋪,,了解清德鋪紅薯,。漸漸地,,打電話購買紅薯的訂單越來越多,訂單不僅來自周邊縣區(qū),,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
“前些年一斤紅薯賣七毛八分錢,現(xiàn)如今一斤紅薯能賣到兩塊五甚至三塊錢,,即使在淡季也不低于一塊五,。”以往爛在地里沒人要的“賠錢貨”,,如今變成了響當當?shù)摹敖鹫信啤?,村民們不用出去賣就能將紅薯銷售一空。
人們干勁空前高漲,,種植大戶不斷出現(xiàn),。李來德是村里的紅薯種植大戶,目前種植紅薯1000余畝,。為避免市場波動對紅薯銷售造成的影響,,李來德在村里率先建窖儲存紅薯。目前他的恒溫庫,,最多可儲存200萬斤鮮薯,,支持了反季銷售,實現(xiàn)了全年有“薯”,。
網(wǎng)絡的擴散作用不斷顯現(xiàn),,清德鋪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廣。很多地方的人向清德鋪求教學習紅薯選品和種植方法,,村里將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戶組成團隊派往各處教授,,在他們輸送種植知識的同時,也帶動了清德鋪村相關農(nóng)具,、農(nóng)機的銷售,。
規(guī)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線上線下銷售、反季節(jié)儲存,,這一系列的舉措,,讓清德鋪紅薯銷路打開了,,品牌創(chuàng)響了,。如今,全村賣紅薯的年純收入到達700多萬元,,再加上紅薯的反季節(jié)銷售,,年純收入可達到1000萬元,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個頭大的紅薯不適合鮮薯銷售,,但是我們可以把紅薯打成粉做成粉面,、粉條,還可以把紅薯加工成油糕,、紅薯葉沾片子等各種美食,,開設‘紅薯宴’……”對于未來的打算,賈晉斌想把精力放在紅薯深加工上,,延長產(chǎn)業(yè)鏈,,提高附加值,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讓生活過得更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