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社區(qū),最近常見兩群孩子在瘋狂奔跑,,一群是男孩,還有一群是女孩。
小區(qū)里本沒有運動場地,,空地上玩的人多了,特有儀式感,便也成了賽場。前陣子歐洲杯足球賽,,孩子們熱熱鬧鬧組成兩隊,在沒有球門的情況下,,展開男女混合團體賽,。看了他們許久,,未能理解比賽規(guī)則,。大約是一位家長擔任裁判,裁判說哪一隊進球了,,哪一隊就算得分。實話實說,,“家長哨”吹得不偏不倚,,強于某些專業(yè)打分的裁判。
奧運會賽了十幾天,,孩子們的比賽擺脫了球類項目的桎梏,。譬如,前幾天是水槍射擊,,這幾天都在賽短跑,。最離譜的是,孩子們趁著媽媽走開取快遞的工夫,,開創(chuàng)了水泥地游泳競速,。
男孩女孩動作很標準,一看就知道都是練過的,。除了沒有水以外,,這場游泳賽一度挺成功。直到帶頭孩子的母親回來,,她開始以為兒子躺在地上是有人動手了,,得知真相后,她向孩子動手了,。
成人世界里,,疫情之下的奧運會儀式感并不打折,一如既往,。中國體育代表團各項目參賽隊,,每天交替著接力棒,奏響義勇軍進行曲。稍稍有些無奈的是,,中國女排提前離開,。
然而,即便女排晉級淘汰賽,,一個社區(qū)的居民圍坐在一臺電視機前共同觀賽的場景,,也不會再回來。它已經(jīng)與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場景,,一起成為人類體育史上的經(jīng)典瞬間,。
正如觀看奧運會的正確姿勢,彼時彼刻看完報紙,,只能呷一口茶,;而此時此刻還可以掏出手機,再掃個二維碼,。瞅瞅融媒體小視頻,,以及身臨其境的儀式感。
看奧運會嘛,,一定要有儀式感,,才會更開心。甭管是花生,、瓜子,、大碗茶,還是報紙,、手機,、收音機。哪怕是在水泥地上游泳呢,,粗放是粗放了一點,,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