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兆征生于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幼時因為家境很窮,只讀了3年私塾……”瑯瑯讀書聲,,從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zhèn)淇澳村兆征紀念學校傳出,。這是一堂紅色教育課,,上課的五年級一班,,是“蘇兆征(11)班”。
初夏的唐家灣鎮(zhèn)淇澳村,,花繁草長,。1885年,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蘇兆征出生在這個島上的一個貧苦家庭,。其故居旁廣場上,,蘇兆征的雕像靜靜矗立。
蘇兆征故居在一條幽靜而狹窄的小巷深處,,屋前有小院落,,圍以矮墻,設有小門樓,。一面斑駁的蠔殼墻,,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1903年,,18歲的蘇兆征為了謀生,,在香港外輪上做雜役,并因此接觸到為革命奔走的孫中山,。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在中國海員中傳開。蘇兆征有機會閱讀了新文化運動的書籍,,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
1921年3月,蘇兆征和林偉民等人倡導,在香港成立中華海員工會聯(lián)合總會,。1922年1月,,在香港海員舉行的大罷工中,蘇兆征被選為罷工總辦事處總務部主任和談判代表之一,。
1925年春,,蘇兆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6月,,他和鄧中夏等人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入黨后,蘇兆征先后任全國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中華海員工會聯(lián)合總會委員長,、全國總工會執(zhí)委會委員長。在中共五大上,,蘇兆征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在黨的八七會議和中共六大上,,均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嚴酷的斗爭環(huán)境,,長期的忘我工作,,使蘇兆征積勞成疾,于1929年病逝,。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蘇兆征仍然念念不忘組織群眾進行斗爭,對前去探望他的周恩來等人說:“廣大人民已無法生活下去,,要革命,,等待我們?nèi)ソM織起來?!薄按蠹彝暮狭?,一致合作,達到革命的最后成功,!”
兆征紀念學校德育處主任郭婷婷是這堂紅色教育課授課教師,,她說:“我們有責任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p>
2008年8月,,從重慶巫溪縣支教回來的羅志勇主動要求到島上的這所學校任教,擔任校長,,一干就是13年,。
羅志勇說,,“兆征”二字是永遠不會磨滅的紅色印記。這些年,,每年的9月3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學校都要舉辦蘇兆征班開班儀式;在蘇兆征誕辰日11月11日,,學校會舉辦一系列活動,;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學校還會請老戰(zhàn)士為學生講述紅色故事……
他表示,,學校要弘揚“蘇兆征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的求實精神,,真誠和善的合作精神,。
“我們每個人都受這種紅色精神的影響?!绷_志勇說,。
新華社廣州5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