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門關全景
9月上旬,,2020年山西旅發(fā)大會以“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長城博覽在山西”為主題在忻州市舉辦,,忻州境內(nèi)長城遍布十三個縣(市、區(qū)),,是山西長城分布最廣的地區(qū),,著名的長城“外三關”——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均坐落于此,。9月23日,“游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長城線來到有“三邊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之稱的——雁門關,。
時值金秋,塞外的風已有些微涼,,雁門關細雨綿綿,,腳踩在斑駁光滑的磚頭上,耳邊似傳來金戈鐵馬聲,,依山面南而立的“歷代名人壁”,,以浮雕形式展現(xiàn)了59位與雁門關有關的歷史人物,趙武靈王趙雍,、劉邦,、李賀、顧炎武,、慈禧太后,、光緒帝、毛澤東,、閻錫山,、周恩來、彭德懷等赫然在列,心中忽地涌起一種無邊的感動,。

雁門關“歷代名人壁”
雁門關位于忻州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自古以來,,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說法,因此有“中華第一關”之譽,。
“雁門山古稱勾注山,,戰(zhàn)國時期,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曾在此設雁門郡,,后經(jīng)歷朝歷代的修葺完善,形成了雁門關,,兵家自古就有‘得雁門而得天下,,失雁門而失中原’的說法,足見雁門關軍事地位的重要,?!毖汩T關景區(qū)工作人員甄志介紹。
在這里,,趙國名將李牧大破匈奴十余萬騎,,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趙,?!鼻卮商衤时f從雁門出塞北擊匈奴,,將匈奴趕到陰山以北,。漢武帝時,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都曾經(jīng)馳騁在雁門古塞內(nèi)外,與匈奴浴血鏖兵,。

媒體記者競相采訪
雁門既是中原漢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兵戎相見的戰(zhàn)場,,也是民族和解的見證。漢竟寧元年,,王昭君由雁門出塞與匈奴和親,。北宋年間,楊家將在雁門關地區(qū)與遼兵多次會戰(zhàn),。北宋雍熙三年,,楊繼業(yè)在雁門關附近戰(zhàn)斗中重傷被俘,,絕食而死。
清代以來,,隨著中國北部疆界的逐漸北移,內(nèi)長城作為“內(nèi)邊”的作用已經(jīng)失去,,雁門關失去了戰(zhàn)略作用,,轉(zhuǎn)而成為塞北通往中原的商道關卡。
“據(jù)史書記載,,歷史上發(fā)生在雁門關周圍,、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多達200余起。古代國滅亡,、漢高祖被圍,、雁門之變、雍熙北伐……”甄志如數(shù)家珍,,歷史奔流淘盡千古英雄,,李牧、李廣,、薛仁貴,、李克用、楊家將,、漢高祖劉邦,、隋煬帝楊堅等等一代代英雄及帝王們,在雁門關這個歷史的大舞臺上,,留下了悲歌壯舉,。
作為中原門戶,雁門關參與和見證了中華民族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一部雁門關發(fā)展史,,幾乎就是一部中華民族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

游客在雁門關駐足
《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在9月的旅發(fā)大會上講:“到了清朝,,隨著雁門關軍事作用逐漸淡弱,,這里又見證了晉商的崛起,也是八路軍出師抗擊日寇的首戰(zhàn)之地,。表里山河不容侵犯,,中華民族一直屹立在萬里長城的雁門關?!奔o連海認為,,雁門關見證了太多中華民族的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既是我們的苦難史,,也是我們的輝煌史,,更是我們的奮斗史,“必須得說有長城在,有中華民族在,,所以我們在做旅游的時候就不能忘記歷史,。”
“歷代帝王重視了有形長城的建設,,卻往往不重視甚至親手毀掉那些護衛(wèi)國家的棟梁,、長城?!辈稍L中,,齊魯網(wǎng)編輯耿奇賢深深感嘆。海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專題廣告部主任卓上雄則借用《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的話說:“長城萬里屹立在群山之間,,應當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民族性格的一個符號,,這就是長城存在的意義,王老師說出了雁門關乃至所有長城于我們而言的意義,?!?/p>

雁門關古長城
讀史明智鑒往知來,聆聽雁門關背后的歲月長流,,也是深入了解一部長城軍事斗爭史,、民族融合發(fā)展史、古代建筑藝術史,、匯通天下晉商史,、中國紅色革命史和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史的過程。歷史的帷幕已經(jīng)落下,,血與火的碰撞也煙化成一個遙遠的過去,,而雁門關屹立于此,中華民族的奮進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