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袋子,?這是誰的袋子,?”8月9日晚10時30分許,負責清掃親賢北街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李廣義,,拿著一個塑料袋,,在王府井百貨附近四處尋問路人。路人紛紛搖頭否認,,老李緊拽手中的袋子,,神色愈加焦急。袋子是他剛撿的,,里面裝著的,,是10萬元現(xiàn)金。

一筆巨款
當晚10時許,,老李像往常一樣,,在親賢北街清掃街道,當掃到親賢北街寇莊西路十字路口時,,一個黃色塑料袋引起了他的注意,,袋子很大,正靜靜地躺在斑馬線旁的樹坑里,。老李撿起袋子,,發(fā)現(xiàn)它異常沉?!袄锩嫜b的啥,?”老李很好奇。他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一個紙袋,,打開紙袋,里面的東西,,讓老李驚出了一身汗,。

錢!一捆捆的錢,!老李大致一點,,足有10萬元,。
此時雖然夜已深,可緊靠王府井的十字路口人流熙熙攘攘,,老李連忙向路人和周邊商戶詢問,,尋找失主,但是好一會兒都沒人應答,。
老李沒有猶豫,,趕緊向環(huán)衛(wèi)隊的管理員苑軍匯報了情況,并待在原地等待失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轉眼到了晚上11時30分,街上的人越來越少,,仍在原地等待失主的老李和苑軍商量后,,報了警。截至發(fā)稿時,,記者從接警的王村派出所了解到,,10萬元現(xiàn)金至今依然無人認領。
兩個“太漂”
61歲的李廣義是小店區(qū)環(huán)衛(wèi)服務中心直屬三隊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老伴也是一名環(huán)衛(wèi)工,,和他在一起工作。

老李年輕時是個手藝人,,在老家汾陽杏花鎮(zhèn)當了半輩子木匠,落下了個手臂伸不直的“職業(yè)病”,。

時代發(fā)展催生了許多新興行業(yè),,也讓許多行業(yè)開始難以為繼,找老李做木工活的人越來越少,,家里僅有的5畝地又收入稀薄,,老李開始另謀出路。
此時,,在太原上學的女兒畢業(yè)后找到了工作,,他和老伴心疼女兒一個人在太原租房,于是在2015年從老家來到太原,,成為了“太漂”,。
一家3口租住在老城區(qū)一個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很是儉樸,。

8月12日中午12時,,記者在親賢北街路邊見到了老李兩口子。兩位老人正坐在一家銀行的臺階上吃午飯,,土豆絲,、腌黃瓜就著一份涼米飯,,這就是他們的午餐。

“大叔平時帶不帶肉,?”記者問,。“我們一般不帶肉,!”“姑娘出差回來才吃肉,!”老兩口說。老伴說:“姑娘不讓我們出來打工,,心疼我們,!可是我們更心疼她,自己一個女娃娃在太原奮斗這么多年還沒成家,,我們想攢點錢給姑娘買房子,。”

撿到的10萬元,,對老李來說絕對是筆“巨款”,。“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么多錢,,”老李說,,“但這錢說不定是別人的救命錢,我們不能拿,?!?/p>
“一個月工資2000塊錢,10萬多元相當于他5年的工資呢,!”管理員苑軍稱,,這不是老李第一次拾金不昧,工作中,,他曾多次撿拾到手機,、錢包、銀行卡,、身份證等物品,,但他從沒有想過據為己有,總是想方設法歸還失主,。苑軍眼中的老李,,是個肯吃苦、不怕累,,又認真的老實人,,每天凌晨4時30分就開始工作,無論是綠化帶,、便道,,還是犄角旮旯,,都清掃得干干凈凈。
他不放心老伴上夜班,,就把老伴的夜班也承擔了下來,。一個月下來,夜班他就要上半個月,?!袄蹎幔俊薄安焕?!有錢掙我就很滿足了,。”

弓背,、彎腰,、撿拾、打掃……這是老李工作的日常,。
8月11日晚10時,,記者跟隨老李在親賢北街清掃街道,他弓著背,,不一會兒就掃了滿滿一兜子煙頭,。老李說,他每天打掃的垃圾里最多的就是煙頭,,“明明再多走幾步就有垃圾桶,,很多人還是隨手就將這些垃圾扔到了地上?!薄按蠹叶寄馨牙舆M垃圾桶,,我們也就能少彎幾次腰?!崩侠钚邼匾恍Γ脑咐锿钢|樸,。他用行動詮釋了文明,,傳遞了溫暖。在太原,,有2.5萬名和老李一樣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們清理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也讓我們感受著城市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