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因受疫情影響,很多學生仍不得不居家進行網絡學習,。當家長復工后,,家里可能只剩下學生自己了。有的學生便可能“放浪形骸”“哪吒鬧?!?,玩手機、斗游戲,、夢周公,,把學習拋到腦后。結果,,很多家長吐槽“網課學習”,,吐槽孩子不能自主,不能自律,。筆者亦有同感,。其實,冷靜思考后就會發(fā)現,,這也是修煉慎獨的機會,。
學生在教室學習和居家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講,,課堂本質沒有變,,變化的是地點、環(huán)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常說,,危機出現后要學會化危為機,。具體到教育,家長,、教師就得把眼光放長遠,,把學生居家獨處變成提高個人慎獨修養(yǎng)的機會。
何謂慎獨,?《大學》里講,,“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里也提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故君子慎其獨也?!鄙鳘毷且环N沉潛于淵藪的靜美,,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達到慎獨境界的人,,身處絢爛的外部世界能持有平淡心,,不染于世;能“降伏其心”,,把紛擾的內心世界安定下來,,返璞歸于赤子之心。
慎獨,,不是通過法律,,也不是他律強迫獲得的;它應該是人心中的道德律令,,是靠個人修養(yǎng)而得的,。慎獨不是自欺,而是“誠其心,,正其意”,是對“誠于中,,形于外”的堅守,,是對自我內心崇高道德律令的敬畏。慎獨是在不管有人還是無人時,,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自己欲望,、不逾矩,。
也許,用“四知的故事”更能通俗地解釋慎獨的含義,。據《后漢書·楊震傳》記載,,一次,昌邑縣令王密帶十斤黃金,,深夜去拜訪楊震,,并說:“暮夜無人知?!睏钫饑涝~拒絕了這份厚禮,,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王密慚愧而歸,。這個歷史故事體現了慎獨的真實含義,,為我們樹立了慎獨的典范。
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就應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對家長,、教師而言,,切莫刻舟求劍,因襲教育老辦法,。特別是教師,,網課的內容也應作出調整。按照學情,,可以把《大學》《中庸》里的慎獨內容,,或深或淺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潤澤于慎獨的雨露,,接受教育,,自主、自律起來,。我們可以先從行為習慣抓起,,提醒并督促學生每天都要穿戴好校服,準時端坐在書桌前,,按時進入網絡課堂,;然后告誡學生要認真聽講,多思考,,做好筆記,,主動與老師互動,積極完成作業(yè)等,。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就是慎獨的一個極好的法門,。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書桌邊,、電腦旁、臥室里貼上“慎獨”“自律”等字條,,來警醒自己,。
對教師而言,能否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并敢于發(fā)揮自己教學的主動性,,就看有沒有教學智慧了,。但愿我們都能抓住這難得的機遇,,讓慎獨這顆種子在學生心中扎根、發(fā)芽,,最終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
(作者系天津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