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血緣關系之間的造血干細胞配型概率只有1/400至1/10000,正因為配型成功率較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視為“生命奇跡”,。3月13日上午,,“生命奇跡”在太原上演。

太原90后口腔醫(yī)生姚藝俊,,成為山西省第17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在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他躺在床上,,看著殷紅的血液經過一根管子導出體外,,通過機器分離出造血干細胞,分離之后的血液再通過另一根管子輸回體內,,整個采集過程非常順利。小姚對大家說,,“作為一名醫(yī)生,,捐獻造血干細胞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小事,但對于患者是一件大事,,能幫助別人自己也很開心”,。
太原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帶領太原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隊隊長,,一起來到捐獻現場對姚藝俊表示慰問并頒發(fā)證書,。

姚藝俊2013年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志愿捐獻者,,2019年10月,,接到省紅十字會電話,告知他與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相合,,需要進行高分辨檢測復核,,從事醫(yī)務工作的他,沒有猶豫,,很堅定地答應了,。并且順利通過高分辨檢測,在12月初完成了捐獻前體檢工作,,但因全國上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原因,,在體檢報告3個月的有限期內沒有完成捐獻。2020年3月初,,省紅十字會收到國家管理中心緊急通知,,因患者病情需要,需在3天內聯(lián)系志愿者完成體檢復核工作,,當工作人員聯(lián)系到姚藝俊時,,他依然表示愿意積極配合,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了第二次體檢,。
小姚的這份堅持與他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相關,。這些年,,他總是積極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包括無償獻血幫助他人,,自2008年開始第一次獻血,,至今已有1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