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門街得名于小北門,,也就是太原現存的唯一一座城門——拱極門,。整條街郁郁蔥蔥,站在路旁向北眺望,,透過茂密的枝葉可以看到雄偉的拱極門,。城樓承載著歷史的厚重,片區(qū)改造讓這條古老的街巷又煥發(fā)了新的生機,。8月12日上午,,記者前往整飭一新的小北門街實地探訪。
鬧市里的寧靜
小北門街南起壩陵北街,,向北一直延伸至拱極門后,,往東拐了一個彎,與五一路相連,。
上午8時許,,正值周一早高峰,五一路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從北向南走過拱極門,拐入小北門街,,耳邊的汽笛聲,、喧鬧聲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小鳥的鳴叫聲,。
站在拱極門下,,向南望去,小北門街兩側的樹木郁郁蔥蔥,,道路不太寬,,樹蔭正好將整幅路面遮蓋住。綠油油的街道樹配以朱紅色的圍墻,、青色的磚墻檐,,能讓人感覺到厚重的歷史感。
距拱極門不遠,,一名小伙子拿著一部單反照相機在拍照,。記者上前攀談得知,小伙子姓張,,來自西安,,特別喜歡古建筑,尤其是城樓和城墻,。這幾天,,他專門來到太原旅游,,沿途拍攝古跡。小張說,,在很多城市,,城墻和城樓都是著名的旅游景點,不僅人流量大,,周圍街巷的商業(yè)氣息也很濃,,而太原的拱極門則不一樣,特別是城樓南側的小北門街,,道路兩旁沒有高樓大廈,,商鋪也不多,整條路綠樹成蔭,。漫步在林蔭道上,,抬頭就能看到雄偉的拱極門,四周則是普通市井,,在這里,,能深深感受到太原的歷史和人文。
老街道的歷史
小北門街位于市中心,,很多當地老居民都能講出不少關于這條街的故事,。
小北門街幾乎和拱極門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過去,,在太原城的北城垣上有兩座城門,,一座叫鎮(zhèn)遠門,一座叫拱極門,。明清時期,,鎮(zhèn)遠門是出入太原的一條主要通道,而拱極門一帶卻比較荒蕪,。到了清末,拱極門則幾乎被廢棄,。因此,,老百姓便將鎮(zhèn)遠門稱作大北門,拱極門則稱為小北門,,小北門街由此得名,。
歷史上,小北門街附近都比較荒涼,。直到民國初年,,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在街東面創(chuàng)辦后,這里才逐漸熱鬧起來,。劉大爺在小北門街附近居住了50多年,,對小北門街非常熟悉,。他說,正是因為小北門街過去一直比較偏僻,,這段明代古城墻才得以保存下來,,近年來又得到修復。
創(chuàng)城中的變化
因周邊有不少居民區(qū),,此前,,小北門街亂停車現象比較嚴重,本就不寬的道路兩側各停兩排車,,導致交通不暢,。便道兩側的圍墻年久失修,部分墻體斑駁不堪,。因南端緊鄰第二外國語學校,,占道經營、露天燒烤現象也比較嚴重,。此外,,小北門街沿線還有廢舊物資回收站,工作人員常把廢品堆在道路上,,影響交通還污染環(huán)境,。
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行動中,杏花嶺區(qū)將小北門街納入五一路片區(qū)改造中,,并重點整治了拱極門周邊環(huán)境,。
對于小北門街,壩陵橋街道先拆除了道路兩側的違法建筑,,整治了破墻開店現象,。作為直通拱極門的重要街道,統(tǒng)一整治了整條街的建筑立面,,以朱紅色為主,,并增加特色文化步道,打造步行氛圍,,給市民提供一個觀賞拱極門,,回憶老太原的場所。
目前,,小北門街改造已接近尾聲,。看著古老的街道煥發(fā)新生,,周邊居民邀請大家來小北門街漫步林蔭道,,觀賞古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