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作為太重重點轉型領域之一,已經歷了15年的發(fā)展歷程,。2018年11月,,太原重工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工廠順利建成并實現(xiàn)搬遷。站在國內外最先進的風電智能化工廠新舞臺,,太原重工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以高端化和智能化為主線,,以“智”造驅動升級,開啟了打造國際一流的風電裝備制造旗艦企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新征程,。
黨建引領 夯實健康發(fā)展基礎
為打造強有力的基礎堡壘,,公司把黨建與生產相融合,將黨建工作內容細分到各黨小組,,與生產經營工作同部署,、同考核、融合促進,,形成了領導有力,、保障到位、層層落實的良好局面,,將基層組織的政治優(yōu)勢轉化為促進公司生產經營的強大動力,。
公司按照集團黨委下發(fā)的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及三基建設等8方面19項內容,。通過黨小組會、黨員大會,、黨課,、主題教育、專題培訓等形式,,筑牢黨員干部“四個意識”,。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強化“三基建設”,,加強公司各項規(guī)章制度建設,,重新修訂了公司規(guī)章制定,增加了財務報銷管理、安全環(huán)境管理及成本管理等50余方面的內容,,為公司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成立了技術文件評審組及商務合同評審組,加強合同風險把控,,有效降低合同風險,。建立健全覆蓋各級各崗位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定期評價考核機制。
按照黨管人才原則,,圍繞公司發(fā)展方向,,從育才、用才,、引才到服務人才等多方面入手,,開展人才工作,全面推動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注重人才培養(yǎng),,通過“工種帶頭人”“技術帶頭人”“名師帶高徒”等活動,鼓勵廣大職工學理論,、比技能,,精工藝,增強員工之間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爭當時代工匠,。建立專業(yè)技術技能人才庫,采取激勵制度,,鼓勵職工參加各項評審,,目前公司中高級職稱人數53人,占總人數31%,。2018年在公司技術,、質量、成本,、配套及技術中心的共同努力下2.5兆瓦塔筒重量從280噸減重到240噸,,整機重量從140噸減重到118噸,整機成本明顯下降,。
立足高點 集聚高新跨越提升
位于山西綜改示范區(qū),、占地410畝、總投資20億元的太原重工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新址,,是世界上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風電主機智能制造基地,?!爱斍罢w工程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待投產運行后,,集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制造于一體的高端智能化工廠勢必成為風電領域的樣板,?!惫矩撠熑吮硎尽?/p>
現(xiàn)今,,集聚效應正在逐步顯現(xiàn),。在公司總部,配有全自動柔性焊接生產線,、 FMS機加工生產線、風機總裝生產線,;增速器箱體柔性生產線,、齒圈柔性生產線、盤齒柔性生產線,、軸齒柔性生產線,、熱處理生產線、總裝生產線等,,年生產能力為裝機容量2000兆瓦,。在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的制造基地,配有風電機組總裝廠,、大型設備加工中心,、電控設備生產線等,年生產能力為裝機容量1000兆瓦,。在大慶泰康基地,,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的風電機組總裝廠,年生產能力為裝機容量700兆瓦,。在天津濱?;兀劳刑卦谔旖驗I海的大型吊裝設備及重載碼頭等有利資源,,生產5.0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機,,是公司大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重要生產基地,也因此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重載碼頭的海上風電制造企業(yè),。
從戈壁荒漠到草原丘陵,,再到茫茫大海,公司各基地的建設全面提升太重風電產業(yè)的競爭力,,機型從小兆瓦到大兆瓦擴大了太重的風電市場份額,。到“十三五”末,,開發(fā)總容量將達到300萬千瓦,創(chuàng)造工業(yè)產值120億元,。
創(chuàng)新發(fā)展 打造全鏈條服務
從最初的主軸到增速器,,到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整機;從最初的1.5兆瓦風電機組自主研發(fā)并網發(fā)電,,到海上8兆瓦風電機組完成全部設計研發(fā)工作,,正在生產制造……在風電領域,太重人用“太重速度”走出了一條跨越發(fā)展之路,,并以此跨入高端風電裝備自主創(chuàng)新的最前沿,,躋身風電行業(yè)前列。隨著太原重工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的組建成立,,公司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拓展服務鏈條,著力在裝備制造與EPC總承包相結合的發(fā)展道路奮力前行,。
太重研發(fā)生產的1.5兆瓦~8兆瓦風電機組,,能夠滿足各類安全等級的陸上、海上風電場,,適用于高溫,、低溫、高原,、內陸,、沿海、潮間帶,、海上,、高海拔、低風速等不同的風資源地區(qū),,并取得了風力發(fā)電機組權威機構設計認證證書,。隨著風電產品訂貨量逐年增加,公司依托風電整機,、工程機械等產品優(yōu)勢,,在提供風電整機產品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包括風場設計與開發(fā),、設備制造與安裝,,以及工程建設等在內的全方位配套服務,實現(xiàn)由風電產品供應商向風電場完整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
據介紹,,在華電、國電,、晉能等用戶單位的支持和信任下,,公司不斷拓展服務領域的深度和廣度,,從最初的關鍵零部件制造到單一主機制造,如今已發(fā)展到EPC總承包模式并進入風電后服務市場領域,,已相繼承擔了12個風電總承包項目,,覆蓋山西、黑龍江,、內蒙古,、山東等地區(qū),累計簽訂合同裝機容量達到了150萬千瓦以上,,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也讓用戶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鑰匙”服務。

總策劃 宋立綱
總協(xié)調 王福慶 張向明 趙安林
執(zhí)行策劃 申建宏 任兵 張偉武 陳小軍 張志攀 宿曉健
太原日報記者 張志敏 丁潔 張秀麗 張海瑞 肖靜嫻
太原晚報記者 喬傲龍 賀娟芳 王昕
山西商報記者 王琛 李俊華
太原新聞網記者 賈軍紅 王經緯
撰文/攝影